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2: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日新月异。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培养 ;自学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至于令人感到各种新事物出现得太快,需要学习的新知识、需要了解的新信息实在太多。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和增长的速度。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笔者在多年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了如下一些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只有当我们老师真正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悉心爱护,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充分信任,对学习困难者倍加关心,适时启发点拨,才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感到自己能行。在这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才具有可行性。
毫无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注重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讨论、探究、下结论,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同时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由过去的“权威”、“领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时,我让每位学生为自已的好友或亲人制作一份生日贺卡,并且事先许诺帮助学生打印出最后的作品,并进行一次作品展览评比。同学们对如何使用编辑修饰命令美化自己的贺卡有着强烈的兴趣,想方设法去钻研。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2:16:25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呢?首先,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教Word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或演示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样文(或广告)给学生看;在教Excel时教师可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何求每一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小结时,我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创意,有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提供自主学习目标,重点讲解,适当放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意义在于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设置开机密码,设置网络打印机,让学生自已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等。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众所周知,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计算机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差不多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的教学过程中, 重点以求和函数SUM和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为例,介绍函数的概念和功能,单元格的引用方法,函数的使用方法。其他函数的使用基本不讲,仅列举实例让学生自已去摸索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解决问题。再比如在讲word文字排版时,先重点讲学生不易理解的有关概念,如段前距、段后距、页边距、打印预览等,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去排,边排边预览,直至自已满意为止。学生在反复编排过程中自然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每次课留下一些时间解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难懂的地方,不妨演示一遍给学生看,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督下好得多。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众所周知,现代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几乎应有尽有。善于从网上搜索到所要的东西,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搜索信息时关键是选好关健字和搜索引擎。例如,你想和用人单位签一份劳动合同,但不知道该如何签,不知道该涉及到那些问题,这时可借助网络,在百度或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劳动合同”,就可以检索到很多有关劳动合同方面的信息,如劳动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政策法规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2:17:03 | 只看该作者

二是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多媒体教学光盘卖,价格不贵,为学习提供了方便。互联网上也有免费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在线讲座,也为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有了这些信息资源,可以做到差什么,补什么。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筛选,去找到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面向学生发展的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三是要培养学生有看“帮助” 的意识和信息搜索能力。计算机软件无数,而且同一个软件不断升级换版,如果每一个软件都需要人去教才能学会,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一般软件都提供有帮助功能,为此软件的使用提供了祥细说明。这个“帮助”相当一本教学指导书,相当一位老师在你身边。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提问,快速查找到所要了解的问题了。比如想知道如何建立快捷方式,只要打开Windows帮助对话框,在搜索框中输入“建立快捷方式”,就会找到相关内容。你只要按照“帮助”中所述的去做,就可达到目的。有的帮助系统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知识点,不仅讲解祥细,还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Excel帮助系统具有这种功能。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自学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忌一暴十寒。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提高。
    2、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不能放任自流,活而不乱。
    3、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层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学习。
    4、多鼓励,少指责。自学是艰苦的劳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则,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放弃。只有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才能得以持久,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怎样学。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就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