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呢?首先,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教Word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或演示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样文(或广告)给学生看;在教Excel时教师可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何求每一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小结时,我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创意,有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提供自主学习目标,重点讲解,适当放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意义在于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设置开机密码,设置网络打印机,让学生自已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等。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众所周知,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计算机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差不多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的教学过程中, 重点以求和函数SUM和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为例,介绍函数的概念和功能,单元格的引用方法,函数的使用方法。其他函数的使用基本不讲,仅列举实例让学生自已去摸索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解决问题。再比如在讲word文字排版时,先重点讲学生不易理解的有关概念,如段前距、段后距、页边距、打印预览等,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去排,边排边预览,直至自已满意为止。学生在反复编排过程中自然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每次课留下一些时间解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难懂的地方,不妨演示一遍给学生看,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督下好得多。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众所周知,现代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几乎应有尽有。善于从网上搜索到所要的东西,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搜索信息时关键是选好关健字和搜索引擎。例如,你想和用人单位签一份劳动合同,但不知道该如何签,不知道该涉及到那些问题,这时可借助网络,在百度或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劳动合同”,就可以检索到很多有关劳动合同方面的信息,如劳动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政策法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