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素质教育信息化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用一幅幅富有生气的图像,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3.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如:在讲述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时,我通过宇航员在神6上拍摄的地球图片说明水在宇宙中的广泛分布,但是只有其中的2.54%的水可以为我们所用。通过展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图片,说明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很不丰富而且很不均匀,通过录像、视频资料让学生体验到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说明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完成二氧化碳制的探究之后,我设计了下列四组flash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盐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盐酸不足,大理石有剩余”的字样,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大理石)。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大理石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二氧化碳?”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但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多媒体教学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甚至对教学体制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优化了化学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将会更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化学课堂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将有利地促进全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实现素质教育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