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等等,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父母的责任是唤醒孩子们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一个明确自己的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总之,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童真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权利,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

  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谓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不尊重他人人格就是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身体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个事实父母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

  教育专家认为,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此,列出某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以期引起父母重视。

  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孩子的一切,例如:你必须好好念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给我上××班,不爱上也得上,没商量;你的前途,服从我的设计……这样指挥,已经把孩子当成一架“小机器”。

  宠爱笃深,呵护备至

  爱需要理智,宠爱往往走偏。视孩子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只要求念书,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能学会过正常的人的生活吗?孩子做人的尊严在父母笃深的宠爱中被抹杀了。

  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父母误把“训”当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训几句。最令人遗憾的是,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提出不同意见,不能表态:“懂了”,“是”,“我改”。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父母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常采取打骂的教育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更难教育。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造成灵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针对以上现象,父母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被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严,父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受”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孩子必须管教,但又必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与孩子, 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同志”关系。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片面,可能错误。父母了解了,才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能信马由僵,走向极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面对孩子,父母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会失败。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父母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父母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
作为成年人,父母都有一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感觉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密,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父母自身的经历说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因此,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灵。

  有这样一个案例:

  春萍的好朋友静静,经常到春萍家玩。可是,每次静静走后,家里都会变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次,爸爸对春萍说:“千万不要向静静学,你看家里被她弄得多乱,这种孩子没有人会喜欢的。”听了爸爸的话,春萍非常不高兴,噘着小嘴对爸爸说:“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进了房间。

  几天后,静静又来找春萍玩。爸爸立即将静静挡在门外,不许静静进他们的家门。静静委屈的走了,从此再也不和春萍一起玩了。

  春萍为了这件事情哭了好多次,还好长时间没有和爸爸说话

  还有一个案例:

  孙皓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孙皓的妈妈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

  于是,妈妈问孙皓:“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当然是啊!”孙皓回答妈妈。“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

  后来,孙皓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知: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尊重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孩子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在孩子的游戏中,常常通过“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这是一种简单的机会均等的民主手段,却可以培养孩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思想。孩子常在一起玩儿“过家家”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买菜、做饭、睡觉、扫地以及娶媳妇、走亲戚等等。这是成人社会现象在孩子社会中的折射,孩子在“过家家”中了解了很多社会知识,也锻炼了初步社交能力。

  最后,鼓励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其他孩子就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父母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通过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做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孩子来家里时,父母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真的友谊。

  父母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的,但必须得让他们知道哪些朋友是不该交的。如果你对孩子的朋友某个方面很不满意,就应该当着孩子的面严肃地说出来。当孩子冲着你转眼珠暗示别说时,你不必大喊大叫,而应坚持以清晰、严肃的态度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你所赞成的。

  怎样才能做好引导孩子交到好朋友,并且尊重孩子的朋友呢?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让孩子学会选择朋友

  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择友引导。这样孩子在交友的时候,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指导孩子与朋友相处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里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朋友心灵的“疮疤”。

  尊重孩子的交往意愿

  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总之,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第20招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授曾在浙江举行的“‘忠告天下父母’孙云晓家庭教育报告会”上为现场的父母们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 “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父母;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孙云晓还指出:“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人有八种智能,而学习好的人,只是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较好,而不同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

  但是在生活中,父母总是惯于寻找、放大孩子的缺点,惯于拿孩子的缺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较,常常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好,那样好。而自己的孩子,总是“千疮百孔”,一无是处。

  还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总想着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因此,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什么都比别人的孩子强,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点熟视无睹,对孩子的缺点却是不依不饶。比如,当遇到孩子回答问题,对孩子答对的部分不在意,而对答错的部分则非常敏感,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

  美国成功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其实,每个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面对“坏”孩子,更需要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

  小龙是个聪明且调皮的男孩,经常会出现许多“小问题”,制造诸多“麻烦”。

  这一天,妈妈刚刚回家,听到爸爸正在生气的指责小龙:“没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说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爱摆个烂摊子啊?”

  说到气头上,爸爸又开始批评小龙的其他诸多错误,如粗心、脾气不好、贪吃等。

  妈妈瞧瞧小龙,正满不在乎的嘟着嘴,满脸的不服气和不情愿。为了缓和僵局,

  妈妈若有所思的说道:“小龙身上是存在缺点,我想他自己知道那样做不对。每个人都有缺点的,可每个人身上也是有优点的啊!”

  爸爸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定神后说:“是啊,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改正就好。其实小龙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很爱劳动,喜欢主动帮助朋友。”

  妈妈接着说:“还有呢,做事情很认真,学本领很聪明呢。”

  小龙本来以为妈妈也会批评自己,谁知竟然夸奖自己。他被爸爸妈妈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妈妈说:“小龙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也很为你骄傲,如果能将自己的缺点改掉变成优点,那么小龙会是个了不起的人,大家会对你另眼相看的。”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小龙轻轻点点头,仿佛若有所思。

  从此之后,小龙的很多“毛病”果然都改掉了。

  这个真实的案例说明:孩子渴望赏识就像人需要阳光和氧气一样强烈。小孩子认不清自己,需要靠成年人的表扬来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所以,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充分发挥正面、有效的教育作用。面对孩子,竭力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进行真心地赞扬,引导其成为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使孩子建立自信,迈向成功。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父母爱她,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父母打他,奚落他,那脆弱的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不振,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很多父母也想表扬孩子,但往往觉得找不到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当然还有孩子的学习,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父母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

  即使对学习本身也应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数。学习认真程度,预习复习情况,各门功课情况,写字是否工整,卷面是否干净,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愿不愿向老师请教,有没有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等等,都应思考一下,也会找出优点。总之,父母不可对孩子“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可能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等等。

  关键的总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对孩子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事物都是多因素的,看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应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了解分析,避免以偏概全,笼统否定。

  比如说孩子的某次作业没做好,错误较多,应该看看哪些题错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马虎不认真,还是根本不懂。如果不懂,是老师讲解时没听清楚,还是做作业前没有复习。还有的孩子抄错了题,抄错了答案。这样从不同角度、不同因素一分析,就会找到问题的根儿,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在分析过程中,该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该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表扬与批评是从实际发出的,孩子服气。

  夸孩子优点要讲究科学方法

  关于表扬,父母应该注意要中肯、适度,不过分夸大,也不无端缩小;要有分析地表扬,不能太笼统,让孩子清楚表扬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表扬;要注意时间、场合,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宜及时讲的及时讲,宜阶段讲的阶段讲;宜当面表扬的当面表扬,宜采用暗示的就采用暗示,该向老师汇报的就告诉老师;对有骄傲情绪的孩子应适当减少表扬的频度,提高要求;对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孩子要通过肯定点滴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依孩子特点和该表扬内容而定。

  总之,父母需要用“放大镜”去观察孩子,当父母为孩子的缺点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从头到尾,认真回味一下孩子身上至少不会令你烦恼的地方,你总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或许,孩子的一个小动作,或许一个微笑,都可能打动你的心。

  父母们请务必记住,对待任何一个孩子,往往是表扬越多优点越多,训斥越多毛病越多。

  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更多的优点,就会变得更加的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选载)教育经典读本

第21招 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多说能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话语,而应该永远拒绝哪些伤害孩子的话溜出自己的嘴唇。

  提起对孩子的伤害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被人抢劫、勒索、欺负、性侵害以及被父母或教师体罚等等。但是对孩子而言,他们怕的“软”伤害远胜过这些“硬”伤害,在他们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软性的“语言伤害”。 “中国少年平安行动”组委会曾公布了一项内容为“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家庭伤害”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孩子认为家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对不良语言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许多刺激孩子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

  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这样的伤害者,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父母。

  作为一位母亲和祖母,曹丽枚也面对过这样的尴尬和冲突。

  有一次,她和女儿带着6岁的外孙到西班牙度假。在一家商店里,外孙非要买滑板,但妈妈说:“你已经有两个了,不能再买了。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贪得无厌啊!”

  小男孩一下就躺在地上尖叫起来:“我就要,现在就要!”

  曹丽枚说:“作为一个孩子精神心理专家,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就走出去了。”

  在外面站了一会儿,曹丽枚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进去对外孙说:“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生气,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沮丧。不过我有个好主意,你愿意试试吗?”

  小男孩觉得外婆理解他,又想尽力帮自己,就停止了尖叫。

  曹丽枚说:“你想要滑板,可我和你妈妈都不愿意给你买。我们可以到别的商店看看,有没有商店愿意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

  小男孩高高兴兴拉着外婆的手来到另一家商店,外婆把他介绍给售货员,问是否能满足孩子。售货员说“不,我们没有。”

  两人走了四家商店都碰了钉子,到了第五家,小男孩说:“我不买滑板了,我还是玩家里的那个吧。”

  遇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父母的反应都是会说“你不应该尖叫”、“不许哭”。但是作为一个人,出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否则,就会造成对孩子心灵和情感的伤害。

  怎样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情感伤害呢?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让父母头疼,而且也是不对的。父母要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并不是件难事。下面的建议,不妨作为父母的参考。

  首先,要清醒认识到“语言伤害”的严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其次,要多鼓励孩子,采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孩子,时时刻刻注意不对孩子说伤害他们的话,尤其是在“恨铁不成钢”或气急的种种情况下,更要保持理智,控制好情绪,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再次,讲究批评的艺术,要以提醒、启发来代替指责、训斥。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励孩子有更努力的动机,用“没关系,慢慢来,尽力而为”帮助孩子调整焦虑、紧张的情绪,等等。

  第四,要做好自我调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避免说出诸如:“你怎么越大越……”,“你都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还……。”,“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之类的话。这些话语都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和心灵。

  总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语言,功效却截然不同。父母们若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就该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以免对孩子造成“语言伤害”,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作为父母,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7: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