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部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0: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野蜂飞舞》
2.  知识《声音大长短》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欣赏音乐,能够说出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表演水平。
3、情感:在欣赏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野蜂飞舞》
听《野蜂飞舞》
1.播放《野蜂飞舞》,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是描写什么的?
2.引入《野蜂飞舞》,你听出来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介绍《沙皇萨尔丹的故事》,你觉得它是描写故事中的那一段?
4.再次欣赏,用动作表现野蜂飞舞的样子。
再次播放,跟着音乐一起表演。
(二)知识《声音大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学生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学生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学生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 、××”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 、× 、××”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或蹦蹦  停、拍手等。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2.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体会进行曲的特点。
2、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用动作表现四拍子重音。
二、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音乐、《狮子王》动画片选段。
2、狮子头饰若干。
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1、主题导入,讨论、谈话引出主角——狮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万兽之王”吗?长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它那么厉害?(狮子,雄狮子颈上有长长的鬃毛,强壮威武;母狮子颈上没有鬃毛,体形较小。狮子威武强壮,长3米左右,重约180~200公斤。生活于草原和疏林边缘,群居。会吃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
2、观看《狮子王》选段,幼儿在座位上模仿狮子的动作。
3、欣赏《狮王进行曲》音乐,让幼儿感受、认识乐曲内容。
⑴狮子王这么威武,小动物们都很害怕狮子,我们听听狮子来了是怎样的。(第一遍播放音乐,同时向幼儿展示狮子图片,激发幼儿的想象。)
⑵小朋友们听了音乐,想到狮子是怎样走来的呢?(神气,威风、大摇大摆、大吼一声……第二遍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听乐曲引子与进行曲的不同三段结构)
⑶狮子王那么厉害,我们也来学学。(第三遍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不同的层次模仿狮子,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表现出狮子威风神气的内心感受,可以让幼儿模仿狮子吼声,强化幼儿模仿能力,用动作表现四拍重音,更好地理解音乐。)
4、强化音乐感染力与幼儿记忆力,让幼儿听音乐凭想象画狮子。
我们听了音乐,想到狮子的样子,现在狮子们开舞会,我们帮狮子画头饰,看谁画出来的狮子是最威武、最神气的?(第四遍播放音乐,分派画具,指导幼儿一边聆听乐曲、一边画狮子,强化幼儿记忆能力,加强音乐感染力。)
四、 教学延伸:
“威武的狮子”动物表演角。
——将幼儿制作的头饰展示于一个表演角,平时可让幼儿自由佩戴头饰听音乐扮演狮子等动物。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管弦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音乐开始是引子。弦乐器与两架钢琴造成的由弱渐强的效果、短小的旋律片断给人威严恐怖之感。接着是几小节钢琴的密集和弦,节奏带有跳跃性,引出了狮王进行曲。
狮王进行曲结构为三段体:
第一乐段首先由弦乐奏出,句式方整,节奏雄健,旋律在中低音区,显得苍劲有力,正是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的写照。
同样的旋律在高八度重复演奏一遍,音乐更有风采,好像狮王在神气地走来走去。
第二乐段描绘了狮王的吼声,它用两架钢琴在低音区演奏半音上、下行模拟出来,十分逼真、威严。
第三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几乎相同,所不同的是,主旋律由钢琴在高音区奏出,同时加入了由弦乐演奏的第二乐段中狮王的吼声,使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更为生动、丰满。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通过游戏了解乐曲结构和各段音乐的性质;
  2、尝试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动作表现乐曲形象;
  3、学习用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对同伴的关心,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
  4、创想水草和小鱼的造型,开心的跳一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听过什么样的音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乐曲,请小朋友们听一听.
  二、欣赏音乐
  三、分享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四、熟悉乐曲,感受音乐结构(再定向:出示图谱、故事引导教材设定的内容,进行结构分析和感受分析)
  1、听了音乐后你感觉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它听起来是雄壮有力的?还是轻柔欢快的?
  2、出示图谱,介绍曲名《水族馆》,让幼儿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猜一下图中他们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情境导入: 在水族馆里住着一只凶猛的动物,他都很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原来是水族馆的小鱼和水草成为了好朋友,当它出现了,小鱼就被水草藏起来了。
   学生边听音乐,看着图谱,边说语词
  4、熟悉乐曲,介绍曲式结构。
  七、随图谱欣赏音乐
  听音乐指图,感受图标和音乐关系
  八、解决重难点(节奏曲式结构等)
  九、创编动作,自由表现音乐。(分段听音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感知节拍强弱的规律。)
  ①组织幼儿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的姿态,用身体的曲线运动来表现水草在水中优美的舞蹈。
  ②组织幼儿玩游戏“小鱼和小草”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角色形象和动作,了解游戏情节,掌握游戏规则: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
  ③听音乐帮助幼儿分辨水草生长及小鱼探望的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感受a段乐曲的柔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欢快。
  ④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结构,分解练习动作。
  1、水草慢慢长大,要求动作优美舒缓,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姿态的造型,水草生长时,有一只大鲨鱼正在四处觅食。
  2、小鱼探望水草,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欢快的游戏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小鱼音乐出现时,大鲨鱼游走。
  3、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4、老师和幼儿分角色表演。
5、分角色完整的跟着音乐游戏。
十、活动延伸
动画片《动物狂欢节》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1:1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蜻蜓》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小蜻蜓》,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感受三四拍子旋律,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现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现自己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2、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3、通过自编小蜻蜓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琴、碰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我们去郊外看看吧!那里有些什么呢?(蜜蜂、螳螂、桑蚕、七星瓢虫、蜻蜓)
2、简单了解各种益虫。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小蜻蜓》,瞧!小蜻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多高兴啊,听!他们正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2、初听歌曲《小蜻蜓》,边听边拍手,让同学感受三四拍子的旋律。           
3、师: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轻柔、抒情)
4、再听歌曲,学生用lu跟着轻轻地哼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琴演唱歌曲,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7、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听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3、师出示碰铃,让学生为歌曲伴奏,可参照图示。
4、分组表演   A组演唱
B组伴奏
C组表演
6、分段表演歌曲。
四、小结下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宁,请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2、听《小蜻蜓》音乐律动出教室。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1: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动画城》,《机器猫》,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2. 通过乐器伴奏,进一步熟悉此乐器的奏法,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
3. 通过欣赏《哪吒再生》,感受管弦乐西丰富的表现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动画片中的音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和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动画城》
1.听一音乐《动画城》,导人新课。
请学生讲出曲名,并说出在什么节目中播出过?
2.复听一音乐《动画城》,播放《动画城》片段。请学生说出在这里认识了哪些动画人物?
(二)听唱歌曲《动画城》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动画城》,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
2.跟教师学唱歌曲。
(三)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动画城里“有诚实,有狡诈,有糊涂的智者,也有聪明的傻瓜。”你能举例说明吗?
2.分小组讨论,可按不同形式分别展示。如讲故事、唱歌曲,画人物等。
3.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动画城》,并分角色扮演动画人物。
4.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
(四)布置课后作业:自制动画片中人物头饰。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2: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2.  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3.  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2、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充分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谣,并能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4、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促进音乐情感的表现和想象。
5、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动画城中的几位小主人公的精彩节目引入,通过师生谈话,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引出《一个师傅仨徒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
(1)教师范唱《一个师傅仨徒弟》。
(2)听录音范唱,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3)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有谁,为什么,并用动作来模仿他们。
(4)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3、活动教学:
(1)听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根据童谣内容分小组创编动作,并表演。
(3)学习演奏木鱼和双响筒,说说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用木鱼和双响筒为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伴奏。
4、课外拓展:
听两首节奏清晰的童谣。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2: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熟悉歌曲。
3、能够边听音乐边做游戏。
教学重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5、出示课题——《快乐的小熊猫》,简介作品。
   6、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5:02:3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情景剧《三只小猪》
1、观看动画片段。
【媒体播放:三只小猪”动画片断】
  说明:“课未上,趣先行”,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片段吸引他们注意,并用一连串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边思考边看。
2、听赏歌曲。
 1)全体静听 【音效:《三只小猪》】
  问题:歌曲的情绪是轻松欢快的还是忧伤的?你从哪一句听出小猪们不怕大灰狼?
  说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对新元素主动求知,为整堂课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2)出示主题歌词、学唱 【媒体出示:主题歌词】
  A 念歌词 B 跟琴唱 C 边唱边踏步
  说明:“感知是认知的基础和出发点”,为了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感知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学唱不仅熟悉乐曲旋律,更为后面的听辨做好了准备。
3)主题听辨 【音效:《三只小猪》】
  A 用动作表示主题 B 跟唱后图式分析
  方法:第一遍请学生听到主题部分用踏步动作来表示;第二遍随音乐跟唱主体部分。
  【媒体出示:歌曲图式——前面一只较大的大灰狼 中间三只小猪 后面一只较小的大灰狼】
  说明:听辨引用前一环节学唱的踏步动作,学生趁热打铁,完全可以做到。而后面的图式则起到了提炼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歌曲结构的概念。
  4)强弱处理
  A 肢体语言 B 打击乐器
  问题1:如果造屋,你们会用怎样动作表现草屋、木屋、砖屋的不同强弱力度?
  (草屋最弱用点手心 木屋稍强拍手 砖屋最强跺脚)
  形式:老师清唱,学生配以动作律动
  问题2:这里有三件乐器——小铃、铃鼓、鼓,应该怎么配三间屋子?
  (小铃配草屋,铃鼓配木屋,鼓配砖屋)
  形式: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三段音乐配伴奏
  【媒体出示:○ 草屋 ◎ 木屋 ● 砖屋】
  说明:“课进行,趣正浓“,学生在上课时如果没有持续的注意点容易疲劳,用律动与打击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学习造成的疲劳、紧张,不仅复习了上一单元的强弱知识,更进一步理解了歌曲意境。
  5)讲故事
  方法:将所有学生分成三组 围成圈 并选用不同手势与站位分别表示草房、木房、砖房,师在这一场景中不断变化角色,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
  【媒体出示:三只小猪与大灰狼的图片 】
  说明:通过老师的示范动作与故事讲解带动学生有一个场景意识,也为后面的创设情景做好铺垫。
  (四)创设情景
  方法:由三组同学仍扮演草屋、木屋、砖屋,从三组中选出同学分别扮演三只小猪、大灰狼、树、草、花等人物与景观,再请其中一些人加入小铃、铃鼓、鼓的伴奏。老师担任旁白。
  【音效:歌曲伴奏、小猪们的三段歌词、主题旋律】
  说明:学生根据平时与这节课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操作,老师再从中选取要素组合,这样在老师的旁白中学生的表演就会情趣盎然,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五)总结
  1、采访三只小猪。
  2、听主题音乐踏步出教室。
  说明:通过采访表演三只小猪的同学,进一步点明本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的品行。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0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