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8:3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乌烈中学    郭俊
历史知识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又是他们接受系
统历史知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抓好以下两个:
  一、重在培养兴趣:1.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增强责任感;2.开展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重在把握体系框架。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责任
     历史知识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初中历史课是他们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论文百事通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以为,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应抓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重在培养兴趣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显示,有12%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作为历史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面,可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产生想了解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的事迹和探索历史演进、变革因果的强烈欲望,从而转化为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巨大动力。
  (二)开展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
   首先是语言直观。由于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历史教学中言语的直观性对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来认识和理解,历史有重要作用。如: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在学生头脑中就可以出现原始人的形象和生活情景,如果再结合以适当的表情和适度的动作,就更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历史事物。言语直观中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要。教师把自己对历史事物的态度和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出来,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情操。有位教师在讲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一段慷慨激昂的议论:“在国家民族被瓜分豆剖、而临亡国灭族的危险时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却发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密诏,这充分反映他们卖国求荣、奴颜婢膝的嘴脸。这样的千古罪人永不会得到饶恕,这样腐败反动的政府不把他们打翻在地,中国将何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教室内寂静无声,学生们都对晚清统治者的腐败产生强列的愤慨。
   二是模像直观。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历史教具,发挥它们的直观作用,如?焱肌⒛P偷龋?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运用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三是实物直观。这是指历史博物馆、各胜古迹等。在历史博物馆中可以看到抗战时八路军用过的真刀真枪,也可以看见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刀、石斧等。这种参观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自觉性。 论文百事通
   二、重在把握框架结构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现行初中历史教材,虽说已经是压缩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但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把它们记住。
   所谓历史框架结构知识,就是指网络的骨架知识。成语说“纲举目张”,框架结构知识就是网络中的纲。历史教学要把那些具有纲的作用的知识教给学生。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记住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关系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应该能一一道出。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结构知识,就应该组成历史框架的知识,分解开来就是点线面体。
点,就是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总是和有关重要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从框架的意义上说,可以分为不同层次上的点,比如“西安事变”是个知识点,而“西安事变”又可以分成起因、过程、共产党的主张、和平解决的意义几个知识点。有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点。例如王莽改朝的内容并不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但王莽篡汉建新的公元8年,从掌握框架结构知识的角度说,应是一个知识点。所以,有时候记住关键年代,就可能对记忆其它有关知识起很好的“支撑”作用。
   线,就是线索,它反映相关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完中国古代史,学生应该能理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线索。这个线索是由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的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建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的这些知识点组成的。
面,是指反映一个较大的历史时期式一个阶段的整体内容,它是由几条主要线索组成。例如新民民主义革命就是由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一次抗日战争组成。或者说,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条线索,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总之,全部历史知识就像是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学习历史知识,就应该记住“树干”,然后再去记住不同的“树叶”。困难在于,历史教学首先是从认识每一片“树叶”开始的。“树叶”见的多了,就分不清哪片“叶子”长在哪条“枝”上。教学过程不应只是顺着由“叶”到“枝”的顺序进行。最好是先顺着由“主干”到“枝条”的顺序认识一下,从总体上有了印象,再由“叶”到“枝”去认识,这也符合从整体到部分感知规律。理想的教学应该是让这种逆的认识过程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交互进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