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7: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东方市八所中学 梁 东

【内容摘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渗透,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适应以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 键 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期,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正全面进入人类活动。为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信息技术运用导致教法的变革等。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下面就多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我个人对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拙见: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助手,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一切建立在学生本身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历相联系,强调学生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目光!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一开始老师就照本宣科,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色彩构成》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变个魔术。”躁动不安的学生顿然肃静了下来,几十双惊奇、疑虑的目光齐齐地注视着讲台上的我。我先出示了两杯分别用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调配成的液体,“看,这是黄色的,这是蓝色的”。“大家看好,老师开始变了。”继而掏出一个空杯子,分别把半杯黄色液体与蓝色液体倒进空杯子中,迅速用黑幕布挡住学生视线,象魔术师般故作神秘地拿起一根玻璃棒在杯中轻轻搅拌几下,打开幕布。“奇了,怎么变成绿色了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活了,迫不及待地想向老师问清楚。紧接着我用自制的FLASH动画演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紫的过程和三间色橙、绿、紫如何调配而成的由来。“哦,原来橙光在红光与黄光之间,两种色光相互调节作用得来的。”“我知道了,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调成的”……。复杂抽象的色彩构成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此教法打破了传统生搬硬套地讲授模式,抓住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把教材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学学玩玩的情境下把教学内容深刻地领会了。
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在上《剪纸》手工课时,为了向学生说清设计制作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特意用Authorware设计了几种做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判断。选错时,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满头大汗、愁眉苦脸的卡通人物头像,并伴有“再想想”的提示音;回答正确的,则在背景“鼓掌声”中发出 “真聪明”的称赞声,此时卡通人物头像也眉开眼笑了。然后对各种错误的设计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讨论究竟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么样。并依次展示用这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印象非常深刻,很快掌握了剪纸的方法。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人(学生)机(电脑)互动,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进行推理分析,敢想敢答。由于面对的是机器,有的学生即使答错了也并不觉得羞愧,课堂的探究气氛非常浓烈。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说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多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7:31:32 | 只看该作者

二、师生互动 增强学生参与性
长久以来,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故而教师要学会走下讲台,多多倾听一下学生的声音。
我在下乡支教时曾听过这么一节美术课《小鸡的画法》。主讲教师严格地按教材上的分解步骤图例,把一张宣纸高高挂在黑板上,拿起毛笔蘸上墨有榜有眼地分步示范,边画边讲解。讲完后,就让学生按自己的范画来临摹。然而,教师在示范练习时,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结果,很多学生无法清楚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唇焦舌躁,而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东张西望。多数学生画出的作业毫无例外都是跟老师范画一摸一样的小鸡,而部分学生一看黑板上的范画,觉得太难、不会画,干脆就不动笔改看别的科目。对于这种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一味的讲解,纵然妙语连珠,学生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其结果只会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如果此时要他们去练习,那就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

在《春风化雨》这一影片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先播放有关小鸡生活习性的影像,象卡通片般用拟人化的手法根据情节配与人的对话。影像中的小鸡有的互相问候、有的在追逐玩耍、有的争夺抢食、而有的则静静地依偎在妈妈怀中安然入睡……。 “同学们,小鸡可爱吗?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想,想……。”此时,形态各异的小鸡热闹非凡,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打铁趁热,屏幕一闪,一幅裱好的精美中国画画卷徐徐展开,但画卷之中却一片空白。“我们一起把小鸡画上去,好不好?”“好!好!”趁此时,鼠标一击,“第一步:先画腹、背部,要注意其方向性。”屏幕上的画卷中小鸡的腹、背部出现了。“第二步:画脑袋,要把小鸡毛茸茸的感觉画出来,笔墨要有浓淡变化”。“第三步 ……。”在美妙的古筝旋律中,教师悠然地分析讲解作画步骤、技法,学生在电教媒体的引导下轻松快捷地把小鸡的画法一一领会贯通了。接着,我在屏幕上陈列出用Authorware制作出的小鸡各式各样的脑袋、脚、翅膀、眼睛、嘴巴……等图片,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练,自己操纵鼠标,变化方向角度,拼凑出心目中的小鸡形象。全班为之沸腾了,于是,学生就在“玩一玩,学一学”欢愉的气氛中,把复杂、枯燥“小鸡画法”轻松地学会了。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集中,共同探究协作交流,学习兴趣异常浓厚。最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小鸡画出来。”这时利用投影仪反复播放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鸡图像,使学生有“材”可用,放开眼界,提高创造欲。此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力,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认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只有传授学生捕鱼的方法,他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作用。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创新潜力,所有的人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求和经历。相反,过多地模仿,循规蹈矩,不习惯独立思考,喜欢从众,事事听话,过分追求成功率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而不应象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三、优化课堂结构 建构学科整合的平台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像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知识。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让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欣赏状态。如果在欣赏山水画之前放一段古典乐曲《高山流水》。先闻其声、观其色,方能使之动情,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有利于进一步体会山水画中优雅的意境。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先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自我感觉,想到了什么?此时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引导学生进入画中情境,由外到由内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渐入佳境。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各自发表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学生对作品的意境有很深的体会。在不断深化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相连、淡淡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寒”,才至使江“独”,也因为“独”才感到江更“寒”,画面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课集文学、诗歌、音乐、美术为一体,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体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唐三彩的陶瓷材质、釉彩技法及烧制工艺涉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反应变化;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源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就如欣赏《潇湘奇观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山水名作,通过对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的学习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还可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学生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此间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取代教师的口述、演示,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样老师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了。把学生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成自觉自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在美术熏陶的同时进行文学、音乐、政治……等文化思想教育,悄然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教师在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
但是,多媒体纵然有千百般优点,也要有一个度,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多媒体性质和作用,来考虑如何利用电教媒体,选择最佳途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肖  川   著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陈至立   著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