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合学生才是最好的课堂——《最大的麦穗》教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08: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执教完《最大的麦穗》一文,深感到所有的模式或方法不联系本班学情来进行,结果都会南辕北辙。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带有深刻哲理的文章,老师的说教讲解分析,学生固然能一下在知道,但是定会索然无味。本文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而理解其中的道理,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课前我研读几位教师执教《最大的麦穗》的课堂实录,为课堂上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精辟的分析,教师良好的自我展示及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真正共鸣而赞叹不已。于是将他们那些值得称道的教学流程整合纳入了自己的教案里,期盼着自己的课堂能一样的精彩纷呈。

课堂上,我尝试着移植来的教学程序,首先让学生展示了他们美妙的读书声,再针对阅读评价褒奖了他们一番,接着便放手让他们作批注,准备交流阅读的感受。可是正当我为教学程序进行得流畅而沾沾自喜时,学生却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知从何说起。个别同学的发言也只是摘读课文中的句子,不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沉默。最后我只好自己出来打圆场,草草收尾。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沉默?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沉溺于预先的教学程序,不能采取实际的应对措施;另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定势作用非常大,思维不够开阔,对老师的问题感到茫然,所以陷入“沉默”。

如果当时我能摒弃预先的教学程序,带着学生再次静下心来感受文本,引领他们回忆已走过的“麦地”,回首那错过的一颗颗“麦穗”,启发他们该如何走向眼前更广阔的“麦地”。学生们一定能打破“沉默”,让整个课堂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0: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