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如何实施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建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中小学生学业情况监测试点”。
9月6日, 浙江省首家县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杭州市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牌成立。 9月12日,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10月,该中心对陕西、湖北、浙江3省进行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试点工作。 11月3日,2007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分别召开了全民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讨会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讨会。与此同时,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全民教育质量监测联络中心。 音乐、体育、美术课被占用,春游在学校操场进行……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小学校园里,而且屡禁不止? 今后,杭州下城区将通过纸笔测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行为记录等方式,在家长、学生、老师和各相关科研部门等共同参与下,进行教育质量监测,对相关教育质量问题进行“诊断”。 教育质量监测,到底监测什么、如何监测和使用监测结果,一直是大家在探讨和疑惑的问题。昨天和前天,在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质量监测”这一主题经过了2天的研讨,教育质量监测实际操作的思路清晰了。 监测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健康习惯、心理等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 “监测什么?”“如何监测?”“如何使用监测的结果?” “监测什么?”“如何监测?”“如何使用监测的结果?”研讨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提出了三个实施“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学校大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从全国来讲,我们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我们的孩子情商下降,我们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下降,我们孩子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了高分,但是能力下降了。”所以,他觉得首先要解决“监测什么”的问题。 关于“如何监测”,他担心:人们一讲到“监测”,便马上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统考。他说,科学的监测,不是人人都去考,而是抽测。那么如何科学地实施抽测?使抽测能整体反映我们这个地区,这个学校教学的面貌,便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了。 他还提醒说,教育质量监测,并不是简单的“认定”或“排队”,更多的应该是“诊断”,是分析,是改进,是反馈。如何正确地使用我们的结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习成绩好,还得看看学生花了多少时间 到底监测些什么内容呢?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一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涛,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学生的身体发展健康,这个身体健康并不是指身高、体重等,而是要学生养成健康的习惯; 第二方面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仅仅是监测核心学科; 第三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心理教学方面,小学和初中也有不一样的监测和明确的要求,既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监测,也要从消极的方面去监测; 第四方面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比较容易监测的,但更要始终监测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学生发生变化,学生因素、家长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这些都在范围之内。 “比如说,我们的学生学习成绩在世界上来看,肯定是领先的,但是我们要看我们学生花了多少时间。”辛涛说,通过监测还要分析这些原因跟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制度有什么样的关联,教育决策者又可以根据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未来的教育进行怎样的调整。 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抽样调查 今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今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国良说,在实践中,监测的过程是非常宏大而辛苦的。 为了了解那些直接关系教师生活工作状况的方方面面,以及那些难以通过统计指标来直接分析的诸多“软”问题,他们设计并实施了358个抽样县(区)30多万份教师、学生、家长、校长、局长的问卷调查。 其中,教师问卷共44个问题,校长问卷30个问题,局长问卷16个问题,家长问卷15个问题,学生问卷16个问题。 与此同时,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林仕梁在会上透露,今年他们组织开展的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状况的监测,正在浙江、陕西、湖北三个省抽样进行,年底可能还要在山东开展。 建立国际化的基础教育数据库 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基础教育数据库,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下一步的任务之一。 陈国良说,他们将在现有全国及各地区基础教育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历年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在数据信息的系统性、可靠性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设计并开发基础教育县级数据信息系统,重点做好数据的区域分类;建设基础教育相关的全国及各地区经济与财政、人口与人力资源、社会与收入分配等方面数据信息等。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大学的联系与交往,广泛收集国外基础教育资料与数据,逐步建立国外基础教育数据库,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国际视野。 他们还打算组织一系列研讨和交流活动,在上海建立一个教育监测中心,并与教育部有关司局合作,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杭州市下城区的理解和设想 教育质量监测,这是一个新理念指导下的新工作,才刚刚起步。 杭州下城区这一步走得比别人快一点,虽然,也许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但至少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尝试,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不是简单监测学生会做几道题 一些中学中考科目课时增加,非中考科目课时减少;一些学校占用音、体、美课时上文化课,这些问题一直屡禁不止。而学生的近视率也一直在增长。 还有一些学校竟然借口“安全”等理由,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春游”。 与此同时,老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但越来越多的老师们感到压力很重,并不觉得幸福,甚至还有不少教师在网站上对领导、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各种抨击。 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觉得,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与当前实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相关联。因此,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他说,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监测,既要监测中(高)考科目、文化课,也要监测非中(高)考科目、非文化课。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引领学校追求全面质量。 比如学前教育的质量监测,并不只是考察幼儿园教会了孩子识几个字、背几首诗,会做几加几的数学题,而将侧重于考察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阳光心态的培养。通过教育质量监测,要实现这样的奋斗方向:学生的学业要进步,身体要健康,精神要快乐,生活要幸福。 建立按学科、分阶段的监测模式 按学科、分阶段进行抽测,将是下城区采取的主要监测手段。所以,家长们可以放心,自己的孩子并不会因此而被烦扰。周培植表示,他们将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的抽测命题与抽测形式的研究,使学科教学质量抽测起到有效诊断教学过程与科学评估教学效果的作用。在实施中、小学科教学质量抽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课业负担,按年段分科目进行,不同的阶段可有不同的监测重点。另外,在抽测过后,将更关注造成不同质量状况的因素,凸显“增量”分析。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家长、健体中心都将参与其中 一个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等为监测内容的质量评估标准,正在思考建立中。周培植透露说,评估标准可能只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内容包括社会基本公认的学生应具备的若干项素质,比如:德育、美育、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等。然后,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加入个性化的评价内容。同时,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德育研究室、研发中心的教学研究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健体中心、督导室等都将参与到这个评价当中。客观测量、纸笔测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行为记录等,都将是评价方法。他明确表示,这个评估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进行“教育质量诊断”,而不是进行“教育质量排队”。 拟建一支专业的教育质量监测队 下城区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还将组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他们拟聘用2至3名专职人员负责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日常工作及“监测数据库”工作,这些专职人员将具有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以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还拟聘请高等院校教授、教科研部门专家组成指导组,负责区教育质量监测的咨询与指导。监测数据库则拟设“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监测”、“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监测”、“学前教育评价监测”、“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监测”、“教师专业发展评估”、“课堂教学调研与教学环节检查”、“轻负高质专项督导”、“校园发展性督导评估”等数据模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