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像花儿一样》阅读信息卡 (1)将下面的图片和相应的非遗项目连起来(略) (2)我国文化遗产日是( )月( )号。今年是第( )个。 (3)按要求填写表格: 4.交流 预设一:图文对照 小结:配有图片的文章,图片能直观地反映重要的信息,阅读这样的文章: 图文对照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之一。(板书:图文对照) 预设二:划关键句 小结:时事性强的文章,日期很关键,阅读时划出关键语句,能让我们更快 地提取重要信息。(板书:划关键句) 预设三:圈关键词 小结:表格式梳理能让重要的信息一目了然,圈出关键词是筛选众多信息, 提取所需信息最好的方法。(板书:圈关键词) 四、 拓展阅读,关注“非遗” 1.《非遗,像花儿一样》在《小学生时代》的关注版块,想想,关注版块的内容一般是什么? 2. 为什么要放在关注版块呢? 小结: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小学生时代》也希望通过它引导我们关注“非遗”。那么除了书上介绍的非遗项目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吗?特别是我们湖州的。 3. 欣赏部分“非遗”视频:吴桥杂技、剪纸作品、傣族孔雀舞。感受“非 遗”像花儿一样美丽。 4. 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五十六个 民族所具有的多元化文化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和破坏。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的现状,如传统手工技艺逐渐失传,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 5.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6.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文明需要传承。那你觉得“非遗,像花儿一样”还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7.对,非遗,像花儿一样娇嫩,需要我们保护它。这也是《小学生时代》想 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也来关注“非遗”。 五、联系实际,保护“非遗” 1.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了,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校今年 的社团活动,也有个非遗项目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们班也有同学参加的, 2.先请参加的同学表演一段。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了吗?对,是我们湖州的三跳。 3.请参加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三跳” 5. 像“三跳”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人传承,那我国将有多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所以,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六、 总结延伸,推荐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小学生时代》,了解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道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学会了阅读时事性强的文章的方法.阅读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课后同学们可以将前几期的《小学生时代》拿出来,按照今天所教的方法阅读关注版块中的时事性文章,相信会有新的收获,这样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以后相关的阅读。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套丛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包括《西施传说》等14本书。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常伴我们左右。 【设计思路】 本导读设计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力求达到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宗旨。 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选择“导”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五年级的学生,接触《小学生时代》已经有两年了,对杂志的版块及每个版块的内容了然于心。阅读一本杂志,先阅读目录的方法也早已知晓。另外,学生在两年的阅读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依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的习惯。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六个版块中的“求智”、“原创”和“悦览”比较感兴趣,而对于“关注”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自然不能领会杂志安排的价值,由此,选择“关注”版块进行导读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对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入新知,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就更清晰。 基于学情并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导”,导读才有意义。 二、注重阅读方法渗透,有效“导” 方法的渗透在导读教学中是重中之重。怎样阅读时事性的文章,快速地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导读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填写信息卡,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和同学交流,老师引导点拨中领悟到一些方法,如:图文对照,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等,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前几期关注中的相关文章,为学生后续阅读提供了方法,是一个有效“导”的过程。 三、利用学生阅读期待,延伸“导” 课末,继续播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让学生从有声有色的影像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丽。激起学生再阅读的欲望,推荐相关丛书的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延伸“导”,巧妙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自然也会提高阅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