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效的生成与“策略”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效的生成与“策略”运用
语文,因其文本的美丽与诗意而摇曳多姿;因其语言的繁富与变化而荡人心扉;语文,因其情感的蕴藉与跌宕而异彩纷呈……语文课堂,一卷在手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叩问人生宇宙。驻足语文课堂,漫游语文世界,语文的天地如此寥阔,语文的魅力如此动人。

而课堂生成,则使课堂更加精彩。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构建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就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在教学忠,将自己在课间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转化为学习资源,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

一、巧引学生的生活经验导“生成”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习走进儿童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习。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况,让学生演绎当时的场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动态的课堂生成激活我们的课堂。

案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李白送孟浩然前往扬州的场景。两个之间的深情厚谊洋溢在字里行间。那份依依惜别之情被语言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体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故让学生演绎当时的场景,必然能更深入地感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学生经过一番准备,让演了一幕感人的送别场面:

生(扮李白):孟兄,此次你前往扬州,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生(扮孟浩然):李兄,不要悲伤,你我之间的友谊如此深厚,决不会因为分别而变质,就像这滔滔的江水一样永世不绝。

生(扮李白):是呀!你的人品我敬仰不已,你的作品誉满天下。这么多年来,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衷心地感谢你。

生(扮孟浩然):不,你也有许多令我敬佩的地方。王渤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就请回吧!

生(扮李白):好,就请孟兄满饮此杯吧。

二、“追问”──精彩生成

追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它是为了引领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处发展,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完全理解甚至出新出彩为止。追问的魅力是无穷的。

抓住学生能迁移到训练点上的话进行追问,让语言训练无痕起来。如在教学《桥》中,让学生找写老汉的让人感动的句子时。一位学生找到了这样一句:“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师让学生说说:“什么地方打动你了?”学生说:“老汉在命令大家,不要挤,要排成一排,党员排在后面。这样有序了,大家才能脱险。”老师问:“那谁排在前面?”学生说:“是群众。”“所以我们大家感动了,老汉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生答:“是群众。”老师又追问:“刚才,你说老汉为了群众说这话时是在命令,你从哪里看出是命令?”学生说:“我从三个感叹号上感受到是命令。”老师说:“你真会读书。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学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在这里,三个感叹号是教师设计时的语言训练点。学生在谈感受时涉及到了三个感叹号的内涵,老师及时抓住这个生成点进行追问,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标点在语言文字中的作用。

三、让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生成的精彩

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我们首先冷静分析:学生是在瞎闹吗?我们应该首先感到欣喜:他们在思考!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热情的鼓励学生质疑、“另眼相看”,如果我们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孩子们就会有永不枯竭的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当学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应该说,这个学生提的问题非常精彩,它是本文的理解难点。我及时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树叶上真的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吗?如果有,你认为是什么在颤动?学生非常感兴趣,过后,小组汇报时非常热烈。有的说:“我们认为是风吹拂着绿叶,绿叶在微风中微笑,犹如一张张快乐的笑脸。所以作者感到那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有的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树叶底下有着无数的小鸟,可能是它们睡觉时伸了个懒腰,使树叶动了。”有的说:“树叶的颜色太绿,太亮了,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让人感觉到它在闪动。”有的说:“那是嫩叶在生长,这是生命的勃发。”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时,曾遇到过一个学生问:“少年闰土说的‘跳鱼儿’是什么样子的?”钱老师在连问了几个学生说不知道后,转问:“你们说谁看见过‘跳鱼儿’?”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少年闰土。”于是钱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少年闰土“头脑时装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一见多识广的形象。由此问题的生成,学生不再关注跳鱼儿这一生物性的问题,而对闰土这一人物更加深了理解。钱老师这一衍化生成可谓是化尴尬为神奇。

四、预设学情──精彩的生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信孩子,充分鼓励激发孩子,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探究的激情,一定会有预料中的“课堂生花”的精彩。因此,生成指导下的预设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勾践在吴国做奴仆,受尽了屈辱。文中只抓住了三点,即勾践在吴国的穿、住、吃,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石头房”,做的是“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从生活的不同侧面,典型地反映了勾践在吴国的处境。大人读起来能很简单地体会到勾践受到的屈辱是多么的大。可是,让三年级的、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体会到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果然,上课的时候,他们有的说勾践做的是类似保姆的活。

课前,特级教师董培华就预感孩子们在体会上有困难,所以在问题和环节上都有所准备。1.加强对比。引导孩子们想象,勾践在自己国家内的穿、住、吃的情况,通过对比,体会生活的强烈变化。2.学习“仆”的古文字,加以阐释。他搜集了古文字的图片,加以说明,作为古代的奴仆,没有地位,头上插毛、屁股上差插把,跪着干重活……通过讲解,孩子们体会到了“奴仆”和“保姆”的不同。3.故事内容的补充。给学生讲讲勾践受到的其它屈辱,如“吃大便、给吴王做马……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勾践受到的是“屈辱”。这一准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留给善于把握“战机”的人,对待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有办法让我们的教学多一些精彩的呈现。假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才可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促进学生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