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中考作文的四种应试技巧

  一.内容求真

  从历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选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给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觉。如在写《生活告诉我》时,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或写父母下岗、或遭车祸、或身患癌症、或残疾瘫痪等等。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许多老师阅卷之后摇头调侃:“想不到在这些孩子眼中,国人大多还是‘东亚病夫’!”

  材料雷同的根源是失真。因为许多同学的应试准备是在考前背几篇作文(也有老师这样要求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套。因此,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选用真实的材料,写属于自己的事,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过滤”后的材料就有了独特性,当然不会与他人“撞车”了。

  当然,在“真”的基础上要求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否则,就是最真、最切题也是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如在《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中,有的考生写学习之“苦”,写早恋之“乐”,也有的写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的,但是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不健康的。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新异、独特。因为中考毕竟是选拔性

  考试,要求在几千份卷子中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要在长时间阅卷的疲惫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兴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选用新异独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看得多了,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次可以在结构上下工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样的并列式结构;采用小标题的结构;采用倒叙式的结构;采用悬念式的结构;采用误会法式的结构等等。在考前选用几种反复加以练习,熟能生巧。再次,还可以在文体上做点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是不是可以采用书信的格式?是否可以采用演讲稿的格式?此外,在题目下写上一段题记,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主题求异

  如果把结构比喻为文章的骨架,材料为血肉,那么主题就是

  文章的灵魂,是至为重要的。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初中生对社会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但在考试中,要“标新”要“立异”,就要出奇制胜。因为只有不落俗套的想法才会让阅卷老师为之心动。可以说文章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意的高下。

  为了与众不同,最常见的是用“反弹琵琶”法,也即运

  用求异思维来立意,力避大众化的想法,以求在立意上独树一帜。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对一段材料发表看法。材料主要写几个人对带刺的玫瑰花的对话。当绝大多数考生对玫瑰花的刺进行非议,把它喻为缺点、错误以至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有一位考生却提出了“采花莫怕刺”的中心,并运用道理和古今典型事例证明:如果说别人的“批评与劝告”是花,那么“言语犀利的批评”则是带刺的花,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听取下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带刺的意见。文章立意别出心裁,自然高人一筹。

  当然,这种新颖的立意也并非空穴来风,需要自己平常注意收集积累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是无可避免的

  四.文面求美

  考试时,由于时间限制,许多考生忽略文面的美观,有的涂了又改,改了又涂;有的大段大段地删除或插入;有的反复用透明胶撕揭,以至“漏洞百出”;有的用修正液大片大片地遮盖,满目“疮痍”。看这样的卷子怎会有愉悦的心情呢?评卷时有明确的规定,字迹清楚美观的可以酌情加2~3分,而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可以酌情扣除2~3分。里外相差就是5~6分,再加上阅卷老师的心情影响分,更非少数。可见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笔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写了以后一般不要大段地删改(除非有致命的失误,如离题),有了一些小毛病尽量在下文补救,以求整体的美观。这虽然要靠平常养成习惯,但考前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仔细斟酌四点


  归纳总结一下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不外乎是背一些、写一些、说一些,也就是说要积累一定的古诗词,写一些心得、感悟、想法、片断,学习在一些生活场景说一些合适的话。怎样才能让自己背得有用、写得生动、说得得体?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以下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重平时的分类整理和熟记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语文的基础,在中考试题中占20分左右的分值,考查内容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音、汉字、词语的运用和语法、标点、句子的实际运用以及文学常识和诗句的默写。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应将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强化记忆,用做知识卡片、读背、默写、听记的形式熟记于心。字词音义、诗句默写等内容,可每周进行一次默写训练,这样不仅能熟记,还能记得准确,保证在考试中不丢失分数。

  二、现代文阅读,重整体感知和顾“文”思“义”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有很多学生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地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其表述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①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②语言表达不流畅;③答题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
  针对这些问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突破,领会主旨;审查题干,筛选信息;严整表达,突出重点。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顾“文”生“义”,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叙事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植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如,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时,整体阅读后总要设置这样一系列问题: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读这篇文章,你感觉本文作者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③你对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什么评价?④如果让你出题,你将设置什么样的题目?⑤细读所设置的题目,看作者是就哪些段落进行设置的?⑥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段是哪些……通过这一系列题目的设问,学会感知文段,有准备地答题。同时,要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善于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可用的信息,从设题与相关语句段的关系中找答题的依据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题中断章取义或不看题目、无目地或想当然地答题。

  三、文言文阅读,运用辐射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中考语文题中文言文阅读多是考察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字词的分析、语段阅读赏析及古文翻译。复习中可用知识辐射法,以本为本,以本为纲,如掌握某篇文章中的某一词语时,可回顾相关课文中该词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它们进行辨析与归类,这样既在相关联系中辨析了词义,又在重复中加深了记忆,举一反三,见一而知类,把教材用尽、用足,夯实了基础,即使遇到课外文言语段,也可以灵活应对了。

  四、写作训练,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中考成绩的高低,然而在复习中,学生受素材匮乏、生活阅历少、思路不开阔的局限,复习效果不是太明显,成为学生中考作文出彩的瓶颈。对此,建议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
  一是写作知识专题编导。即就写作过程中的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引例进行知识与写作实践的辅导,辅以片断写作方式,让学生加以练习。
  二是鉴赏蓄积,储备素材。“赏”即欣赏佳作。佳作并不匮乏,我们平常的阅读材料就是一个美文库,要在平常的练习中用心体会。“鉴”即借鉴择取。蓄积就是积累写作材料。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本身就能引发他们纷繁的思绪,临考期间紧张的学习感受,同学间或明或暗的竞争,老师的殷切期望,家长的百倍呵护,同学情、师生情、亲情交织在一起,足以构成一曲情感交响曲,足以为中考作文写作蓄势。
  三是各类题型的集中训练。即就中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类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总之,进行总复习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地练题,一定要多动脑子,要多看方向,多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复习好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考语文语法知识考点及复习策略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一些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学生也渐渐淡忘了语法知识。但是,从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发现语法知识的考查一直普遍存在着。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这方面的失分现象还比较严重,令人叹息。

  淡化语法知识,不等于淡忘与忽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学习的目的与形式。可以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以往一些深邃、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学了。相反,在人教版语文书的补白处和附录都安排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的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可以看出初中生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从09年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在许多省市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具体有以下几种考察形式。

  一、排序类试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中考江西卷)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 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例题讲析: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做题时,根据语法知识可以很容易找到做题的切入口,理清段落之间的层次与关系。第③句,“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而且写的内容要与“耐压性非常强”形成转折关系,很容易找到①句,写膜的“薄”与“轻”。第⑤句“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中,“也”表示并列关系,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的优点。第②句中“此外”,其实也起到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也是写膜的优点,但写得比较简单,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应该在⑤句后面。

  正确答案:选C

  2.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边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2分)(2009年中考沈阳卷第3小题)

  (1)    但有了梦想而不去拼搏,那梦想也将是海市蜃楼,望梅止渴。

  (2)    梦想是生命的花蕾,没有梦想的人生,将会失去目标,失去动力。

  (3)    因此,对于前行者来说,坚强踏实的脚印就是对梦想最有力的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析:首先,我们能很快发现(1)句和(3)句的句首都有关联词。(1)    句中的“但”表转折,(2)句是从没有梦想的角度去阐述,而(1)句是从有梦想而不去拼搏的角度去阐述,形成了转折,两句的关系结合得比较近。因此(2)(1)应该放在一起。(3)句中的“因此”表示结果,是从(2)(1)两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与前两句形成因果关系,所以在后面。

  正确答案:(2)(1)(3)

  二、修改病句类试题

  1.下面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空白处。(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2009年中考哈尔滨市卷第5小题)

  (1)    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析:第1小题,主语是太阳岛,而宾语是好季节,属于搭配不当。第2小题,“通过”和“使”都是介词,同时出现,使句子缺少了主语。

  正确答案:(1)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或,太阳岛的夏季,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2)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或,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9年中考福州市卷第4小题)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例题讲析:A选项,“能否”表示两个情况,而充满了信心是一种结果,前后不一致,应把“能否”去掉。B选项,“感受到”后面有两个宾语,“气氛”和“笑脸”,“感受到”与“笑脸”搭配不当,应在感受到后加“和看到”。C选项,“加快”动词,后面缺少宾语,应加“发展”。

  正确答案:D

  3.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009年中考重庆市卷第4小题)

  (1)“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2)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3)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4)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1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

  (3)第3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第1处删去“的局面”,或删去“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2)第2处应将“源流”改为“源泉”(3)第3处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4)第4处应将“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三、语境理解类试题

  1.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09年中考兰州市卷第3小题)

  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尤其是远郊区县旅游人数明显增多,______。

  A.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B.其中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C.并且皋兰什川梨园接待了游客2.9万人次

  D.仅皋兰什川梨园就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

  例题讲析:此题,几个选项的主要内容没有多大的区别,差别就在几个副词与关联词上。题目要求结合语境,因此,我们一定要联系上文的内容,前面都在表达旅游人数增多,“尤其”“明显”两个副词,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提示我们增多的人数应该很多,那么D答案中的“仅”表达出的意思与前文呼应。

  正确答案:D

  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语文中考语法知识还将作为中考的常规考点出现。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学习语法知识呢?

  一、随文学习,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提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这就指出了语法知识学习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不要求掌握很深的晦涩的语法知识,而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帮助理解课文。

  如,在学习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习这一段课文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内容。这里“因为”表示前后是因果关系,解释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的原因。不仅仅,表示前后是递进关系,说明对两种对立的理论的研究,有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我们能很清晰地理清文章内容的层次,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不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勤于动笔,整理出典型的例题,形成专题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整理“递进”、“转折”等关系复句,强调的重点不同的例子。

  据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会认会写。

  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河南省2008年中考试题)                                 

  这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递进关系复句知识理解运用的程度,“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递进关系一般强调“而且”后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前面的更进一步。而此题中“而且”后面的“还要会认会写”的要求显然比“要写得规范美观”要低。因此,应改为: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而且还要写得规范美观。

  整理修改病句方面的例子。如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搭配不当、滥用否定词、前后矛盾或重复、关联词使用不当、语序不当、歧义、句子杂糅等常见语病类型。如下面的一些典型例题。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3.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4.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5.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6.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

  7.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附参考答案:

  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2.把“改进”改为“提高”。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4. 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5.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6. 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7.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中考语文难点现代文阅读点拨

  1.重点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修辞句要关注修辞的比喻和对比(衬托),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考生可再答上“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3.题目的作用或含义,以此为题的妙处。考生一般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就基本到位了。但有时必须答出题目的深刻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

  4.整体感悟。整体感悟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咀嚼总结性语句、整体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黄老师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在说什么,然后对照文章(段)后的考题再读每段的首、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的内容。

  5.主观开放题,主观开放题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仿照例句”、“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谈写做特色借鉴”、“扩写”等。考生答此类题,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字数不能太少,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答案丰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