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凡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可有时,我们自己却忽略了从一些生活小事对学生进行细心地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是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高估自己的学生,因而常常会冲着学生发一些无名之火。这个学期刚开学的一件事,让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
我喜欢清净,没课时,我都会关上房门自己备课或看书,投入的时候,经常被学生的敲门声打断。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窝火,但又得起身去开门。可想而知,开门后学生是看不到我的好脸色的。经常这样,我便想了一个办法,在门上放了一把钥匙,和学生“约法三章”(1、有事先敲门;2、得到允许后自己开门进房;3、出去时把门关好。)之后,我总算可以让自己松一口气了。
没过多久,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得到我的允许开门时,往往只是用一只手使劲地拧钥匙,而门由于卡得门栓处比较紧,所以会造成学生打不开房门。每当这时,我听到那钥匙拧门的声音,就担心钥匙会被拧断。而学生在外面打不开门向我求助时,我又不得不起身去开门。开门之后,在一片责备声中,干什么都没心情了。
可学生就是不长记性,我一次次地责备,他们一次次重复着那让我难受的声音。有时我甚至会想:我的学生难道真的这么笨吗?难道只要用另外一只手把门往自己身边带一下都不知道吗?越是这样想,我就越不提醒他们应该怎么做。我总渴望着有一个学生能规范、顺利地开一次门,可每一次,我都失望了。
终于,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我应该对学生进行细心地引导,让他们明白怎样才能将一件事做得更好。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以求助者的身份让学生帮我分析怎样才能将房门顺利打开,出乎我的意料,举手回答的同学很多,而且他们都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我让他们反思自己平常的行动。不一会儿,很多同学都为自己以往的开门方式感到愧疚,并表示以后将养成好的习惯。
问题迎刃而解了,我也从中有了不小的收获:我们的学生需要善意的提醒,更需要细心的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