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方法的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10: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也感到疲劳,教学效果不佳。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列实例进行论证,以资对读者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计算 教学方法 创造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基于上述种种认识,我们的计算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纸和笔的运算,计算教学应根植于生活,成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手段去进行计算教学?
        一、让例题成为情境,提出问题
        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我将计算教学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为学生精心创造情境,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将例题融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扎AD钙奶有几瓶吗”,“5瓶”,“明明兄弟到商联超市准备购买12扎AD钙奶(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AD钙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用出算式12x5=?我说12x5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
         二、让学生参与计算原理和方法的探索过程
        传统计算教学习惯于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再让学生依据法则进行反复地操作,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这不仅对学生适应社会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发展性领域目标。
        1.主动猜测,多种算法
        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判断数学,猜想是探索性思维,它能帮助人们比较迅速地发现事物的规律及给人们提供研究的线索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时围绕12x5=?重点展开探索,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2.验证猜想,探究算法
        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编两位数乘位数的计算题,用刚才自己发现的方法再尝试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讲述给其他的三个同学听,并比较哪种方法好,说明理由,在相互交流中让学生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本掌握算法,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再比较归纳,得出方法。
        3.分组讨论,证实结果
        在上面的这个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两位数乘位数时,用哪种方法最合适呢?学生已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用连加计算太繁琐,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位数的方法有时可用,有时不可用,所以计算两位数乘位数时,把两位数分成整数和位数,分别去乘,再相加最合适。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过程,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方法,同时感悟到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小可用,什么时候是通用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和合理性,而且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知识,巩固内化
        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新知初步建模后,还需要对新知进行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两位数乘位数”新课结束后,首先我进行了必要的课堂练习和定数量的书面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综合引深,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使新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实践证明,计算教学采用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等时代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0 23:41:50 | 只看该作者
一、创设情境时用好“铺垫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联系实际的情境下学习,能更有效的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例题的引入融入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更深层次理解和运用。比如在二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在末引入例题前先与同学们讨论下有没有到商店购物的经历,在数学课上讨论课外的话题,同学们即感觉舒怪又显得兴致勃勃,纷纷回答有过这样的经历此时,同学的兴趣完全被事件所吸引,在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期待中,教师将一个生活情境的计算例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学生异日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箱牛奶有几瓶吗”,“18瓶”,“明明兄弟到超市准备购买12箱牛奶 (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列出算式12×18=216, 12×18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计算学科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严重影响。
    二、在计算时用好简便法
    计算数学结果是一个启发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定向单一,启发的潜力巨大,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学生就会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科学、简便的计算方式向学生传授,启发学生运用数学计算规律,找出简便算法。比如,在连乘算式中,25×3×4=?中,很多学生不审题,按照公式顺序运算虽然运算结果是唯一的,但计算的过程却繁复冗余,浪费时间对学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教师必须把简便的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繁难的困扰中找出最简便的算理如上述提到的例题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先用25乘以4后,再用易计算的数乘以3的计算顺序。虽然这只是较简单的例题,但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通过教学引导,养成学生认真审题和简便运算的习惯,找出运算的基本规律,培养良好谨慎的数学精神
    三、在背记口诀时用好拓展法
    在小学数学中,最早掌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规律就是乘法口诀,并且将之做为必修课程百分之百熟记会背,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有过小学学习经历的人都清楚口诀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乘法口诀对计算规律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便于计算的功能,学生记住固定的乘法结果,对数学计算速度的提高和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有事半功信的作用。乘法口诀可以说是跟随每位学习者一生的知识,也是运用率特别高的运算原理,乘法口诀己经成为了小学数学的入门课和必修课,但却只是停留在1至9的乘法运算上,很少有人拓展乘法口诀的内容,对简单的两位数乘法口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11×11,12×12,13×13至19×19等简单的两位数结果进行强记,为数学的快速运算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另外,还要研究一些新的强记运算结果,如1+2+3+4+... ... +100的运算结果等于5050,1+3+5+7+... ... +99的运算结果等于2525等,以此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运算原理的应用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3: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