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国观摩课教学设计《数与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6:4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资料  执教教师简介:

虞建峰,男,浙江省杭州市浦沿小学教育集团教师。2003年踏入教育工作岗位,先后获得杭州市滨江区骨干教师、杭州市滨江区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市、区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观摩课,撰写的论文、案例及自制教学课件多次曾在省、市、区内获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2,练习二十二第5题、第8题。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形”(面积模型、线段图、直角坐标系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6:44:0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有时,仅仅通过算式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图形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2的教学就是如此,通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发现“”和“1-” 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追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加下去,会怎样?”然后就引出“”,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继续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1— 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练习中第5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题,然后出示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来理解题意。在搜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与例2配套的几道练习题,我们曾对两个班66人进行了前测,在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立作业40分钟时间,结果如下:
正确人数
错误人数
正确率(百分比)
第4题
18
48
27.5%
第5题
60
6
90.9%
第6题
34
32
51.5%
第7题
19
47
28.8%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因为这些题目与例2的结构相差较大,题目信息量丰富,给学生审题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就补充了一题与例2关联度和结构相匹配的题目“0.9+0.09+0.009+…”作为补充练习,同时把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公式”和以后要学的“完全平方公式”作为课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预设:   
一、教学例2
(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1.谈话逐步板书: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1”和“”在图中表示什么?
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
1.猜一猜“和”是多少?(预设1—;1—)。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展示。
3.反馈:(看大屏幕)
减去的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无穷小。)
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三)练习。
“0.9+0.09+0.009+…”
结果是多少?能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吗?
小结:数与形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通过画图来解决会更直观!
二、教学“运行图”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
下面几个图哪个是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一)读题。
看懂了吗?题目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二)课件呈现一张图:你觉得这幅图表示的是谁走的?(妈妈)
追问:为什么?
(三)课件呈现其余两张。你觉得哪个是小兰,哪个是爸爸?
小结:有时候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解决问题,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理清题目意思。
三、拓展与延伸
(一)想一想:为什么“a×b+a×c=a×(b+c)”?请画图来解释。
1.同桌交流。
2.独立完成,反馈。
(二)如下图,正方形的边长是a,如果边长增加b,使它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现在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0: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