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08:5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填空题(20分)
1.( 识字学习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 汉字 )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的特点。
3.(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现智力的基础和前提。
4.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有疑)——(质疑)——(释疑),每一个疑问的提出和解决,都推动语文智慧活动的深入。
5.(口语交际)不仅对个体发展作用巨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四大支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研究成为了世界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7.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显著区别是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和谐地发展。
8.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
二、多选题(10分)
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哪些?(A、B、C)
复杂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示范性、传授性与建构性相结合。
崇高性与压力性并存。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20字工作方针是(A、B、C、D、E)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F、推动经济
3.小学教师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B、C)
A、要立德树人 B、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 C、要因材施教
4.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A、B、C)
A、教师要循循善诱,以身作则。
B、教师要不断鼓舞学生,让学生在磨练中形成意志品质
C、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减负?(A、B、C、D)
A、减少作业量,改变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能。
B、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C、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D、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力为学生减负。
三.简答题(15分)
1、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呢?(教师专业解读56页-58页)
2、在写作的过程中,安排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有哪些?(学习策略方法146页)
3、阅读推理策略的特点?(学习策略方法61页)
四、论述(25分)
1、在指导习作时,你注意过列提纲的教学策略吗?你一般是怎么做的?请结合你的实践体会来谈一谈。(15分)(学习策略方法134页-137页)
2、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步推广,实施的过程中,你是怎么理解自主学习的?又是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10分)(学习策略方法221页-236页)
五、案例分析题(30分)
1、案例一
2004年还在“村小”的陈本悦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有学生报告,邻班的一名女生高婷婷在楼梯口跳皮筋,头狠狠地撞在台阶上,顿时血肉模糊。当时,学校没有车辆,爱生的本能使她毫不犹豫的抱着受伤的学生向校外冲去,拦车急忙赶往镇医院,挂急诊,交费、拿药,一个人跑上跑下,医生当时还以为她是学生的家长。教学中,陈老师用真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培养孩子们。
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进行简要点评。(师德规范176页)
案例二
《慈母情深》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1: 酸酸的感觉。
生2:难受的感觉。
生3:眼泪就要从眼眶里流出来了。
师:不对呀。按说母亲把一元五角钱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应该感到——
生5:高兴。
生6:喜悦
生7:愉悦
师:是的,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欢喜、愉悦。此刻的“我”却只用“泪水擦洗”过的四个字儿——
(生读“鼻子一酸”反复读)
师:为什么“我”会鼻子——(电脑演示突出“鼻子一酸”)?
请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悟课文中那些地方、那些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你把这些地方画下来。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说以上教学片断运用了什么阅读策略,谈谈你的看法。(学习策略方法95页-97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