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2-6 08:15:00
|
只看该作者
急性子的王龙来了个开头炮,向我发起了挑战:“新城服装厂去年四个季度分别生产服装12.5万条、13.5万条、14万条、15万条,求:①去年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万条服装?②去年平均每月生产服装多少万条?你看王龙这一炮打得太准了,正是我要强调的找准“总份数”的应用题。我得意地写出了算式,获得同学们的一片掌声。找准“总份数”“总数量”是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适应了我的教学思路,顿时我感到一阵欣慰。下一步他们还要提什么问题呢?其顺我意,王晓伟同学提出了既要找准“总份数”又要找准“总数量”的复合应用题。
由于王龙同学领了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很多类似形式多样的应用题,使大家耳目一新。一个个问题的提出,随着阵阵掌声,一个个被解决了。事情竟是那么巧合,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一疏忽,找错了“总份数”所对应的“总数量”列出了一道错式。班长林小萍立刻指出了错误,而且讲明了“病因”。学生们对林小萍的不客气,流露出不满,都纷纷为我辩解:“老师还没来得及检查。”我理解学生们的心情,更喜爱林小萍对科学的严肃态度,主动唱起了《小草》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你看,一向善于刨根问底的唐强同学,两眼不住的环视,好像在寻找什么破绽,他站起来用带有商量的口吻说:“我提一个问题,师生一起做好吗?”学生立刻向他投去不理解的目光,追问道:“你又出什么鬼主意呀!”“好呀,快讲吧!”我微笑着双手示意,鼓励他说出来。“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由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40+60)/2”。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了算式,并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向唐强示威。只有几名学生费了好大心思才列对了算式。
面对一张张“得意”的面孔,我感到心酸内疚,是我没有讲清“根据问题找准‘总数量’和‘总份数’”,以至于大多数同学造成这样的失误。这道题只要抓住“往返”这一关键词语,就不难找到“总数量”是往返的总路程。“总份数”就是往返用的总时间。
唐强同学的问题,如同一颗炸弹,无情地击中我的要害,指出了我在教学中的失误之处。这种坦诚的胸怀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老师的热爱。这怎能不令我高兴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教育艺术,不会拘泥于具体的模式和形式,而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