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先学后教 当堂检测”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小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0: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校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校 “先学后教 当堂检测”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历时两个多星期,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下学期在我校召开的自主高效课堂现场会奠定了基础。现将本次展示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效果

可以说这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也是对新课改实验阶段性的一次总结和整改。一开始,教务处就把活动定位为激励、导向和总结,由于活动的针对性明显,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是对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的检验,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一次展示。本次活动历时10天,共有三个科目22人次参加,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所有教师热情饱满、积极认真地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

三、本次活动的基本特点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次活动,教务处专门召集教研组长、科任教师开会,详细安排、精心组织、才使本次大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此,向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积极准备,全心投入。

本次展示活动,所有的展示教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本次展示活动,把本次赛教活动作为自己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仔细选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较好地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3、本次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学骨干。观念新、素质高、角色正、组织活、方法多、效果好是听者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4、各显风采,亮点频出。

每一次展示活动,都是一个缤纷绚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去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展示教师能以新课程教学理论和我校的“先学后教 当堂检测”教学模式为指导,力求体现知识的接受,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认识、学会体验”。 如邱小娟老师组织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群体互动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运用,让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容简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几点反思

本次展示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反思本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材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没有达到真正地用教材去教,简单的照本宣科让学生索然无味。

2、个别教师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经历、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反思中获得知识”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式、讨论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部分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大多数仍然是教师在使劲地教知识,缺少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几点希望

教师队伍年轻化既是优势,又是劣势。青年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活力,带来希望,带来增长点,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深厚的知识功底,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所以希望:

1、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准确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放松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充足的知识储备。

2、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坚持听课评课,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要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的机会,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并要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4、老教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青年教师虚心请教,潜心学习,也希望老教师们能够毫无保留,不吝赐教,为共创我校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校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并以此推进全校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以再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