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 “语文要给孩子田园和花园”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1: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窦桂梅,也跟着自豪,怎么说也是本家啊!窦桂梅的知名度,在全国的小学语文界,可说是家喻户晓。前些年,窦桂梅来赣榆讲学上课,我也去县高级中学的礼堂聆听了,受益很深!
    今晚,又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了窦桂梅答中国教师报记者问的记录。欣然而读,又有一箩筐的收获,现作如下的读书笔记。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窦桂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语文本来就是一种交际工具,当然具有工具性。而词语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疆域和思维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终极关怀和生活情愫。语文又天然具有人文性,这是母语的特质决定的。这两者根本不能割裂开来,广义来说,“听说读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内容,而借助“听说读写”所表的情,所达的意,自然就是思想人文因素了。当前小学语文课最应该给学生的是语文学科知识,因此要分析梳理承载这两者的是什么样的语文知识。 但工具性和人文性论者都遮蔽了这样的问题。工具论者,没有界定出哪些知识是真知识,哪些知识是伪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何处,其合理性依据是什么,如何有效传授,等等。而人文论者则往往片面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属性,但对人文属性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缺乏必要的梳理;对人文性究竟如何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的智慧。
    关于小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窦桂梅认为,最核心的还是学科知识问题。目前,各种教育类报纸杂志上充斥的文章,大多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经验,很少有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麻木地、毫无辨析地接收了教科书知识,然后转手卖给学生。可以说,当前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更严重的是,现在还存在一种“去知识化”的倾向。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底蕴不厚,情趣不多,教学乏味。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还不会写文章,这样的老师“空手套白狼”教儿童作文。
    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窦桂梅认为,学科知识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学科知识不够,谈什么教学方法都白搭。要把教学当作一门专业,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其中的前者是前提。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些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融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0: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