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五下最后单元,我执教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课后,很多老师(特别是三年级的张老师),包括师父和2位校领导都认真地给我提出了问题所在和宝贵意见、严格的督促。从中,我自己反思出两大点:
一、 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
执教时,我先用谈话式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提出课题,积极质疑,让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学习的状态,但在课文字句分析时,就开始稍有增强学生思维难点之嫌了。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之后,我让孩子找表现德国景色奇丽的句子。有一生找到了,我迫不及待地阻止她坐下,又追问她找到这句话的原因和自我感受,这无疑一下子难倒了孩子,也吓到了下面的学生发言,让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思考的难度。并且直接就进入这个学生找到的关键段开始分析,并没有考虑到没有找到这段的学生的思考成果,没有关注全体,提供宽松的讨论空间。分析到德国奇丽的景色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先随文习字,接着,直接就探讨了两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让学生稍说了几个其它的描写花的词语和看了几张简单的图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去写话。最后,由于层层施压,后面课堂的气氛有些凝重,学生发言积极性大手打击。再来看整个问题的出现,我反思到自己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起点。对于他们来说,找到句子后,一般都以为自己完成了任务并急于表现,积极举手,但却被我追问,一急,没有很多好的思维连接,就被难住了。而且,我在后面的花的词语教学中,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对这两个新词的理解和消化情况,直接都加以运用,明显地错误判断了学生的思维起点。而且学生找到的别的描写花的词语,其实很多同学是课前预习时查资料完成的这项预习作业,自己并没有完全地认识这个词语,理解词语的内在,纯粹只是完成任务,而我没有对这些部分的难词加以说明,而且在没有充分让学生感受美景和充分的朗读感悟下讲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就安排写话,这又是没有立足学生的思维起点,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顺序。
二、 建构有效的课堂写话
语文课堂上的写话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孩子自主学习创造的表现,也是动笔思维的培养。写话应该是要体现孩子有没有讲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且有良好的语言敏感度和组织能力。所以,课堂写话本身是一个难点,要建立在充分全面的理解上和自我的积极思维上。这堂课我让孩子在学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合理想象写话。我急于写话完成这个环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文本感悟,没有充分学习和读,就设置了写话的任务,结果,很多学生难以下笔。写出来的段落质量也不高。自我教学反思:真正的写话应该是有效的基础,全面的理解,内化的语言,良好的引导。在指导写话时,不应该是老师为了完成这个必要的课堂环节,而是在该写时才写,让学生想写时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