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对初中语文多媒体运用的偏误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2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初中语文多媒体运用的偏误探究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使抽象的感知对象具体可感,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但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认识存在偏误,过于注重形式,略化内容实质,导致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华而不实。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再认识,总结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本着凸显语文课本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讲究实效的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使语文教学真实而丰盈。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运用;偏误;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使抽象的感知对象具体可感,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存在偏误,过于注重形式等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驶入了误区,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譬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深对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总结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出现的问题,合理落实多媒体教学原则,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再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指出,多媒体教学是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运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从中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多媒体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根本目的是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冲淡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引导,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环境。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和课堂氛围的“闹”,语文教学就会被一些“假象”掩盖她本来的面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而然,朴素唯美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追求。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偏误
   (一)过于注重技术形式,冲淡教学内容本身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或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或追求视觉上的美观、或要展示自己运用多媒体的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本应该借助多媒体获取知识的过程却在热闹地欣赏课件中一无所得。例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中,对字词掌握若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进行按如下方法设计。首先找出本课重点字词: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蔷薇……其次在制作过程中找一个简单的幻灯片设计模板就行,背景设计成白色即可,不必要设计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最后在强调读音时,可构想成先让学生读易错字词,然后幻灯片再出示该字词的读音。如若在设计中选择花哨的背景,学生就容易分散注意力,由于欣赏幻灯片的美观而忽视了对重点字词识记。再如《斑羚飞渡》的课件设计中,对于第一对班羚试跳的过程做了flash动画,斑羚试跳的过程清晰明了,不看文字也一目了然。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只能体现执教者的良苦用心,至于收效如何,实不敢恭维。因为当语言文字被动画代替之时,也是使学生想象力被扼杀、语言感悟能力被泯灭之时。缺少语文味的课堂永远不能成为好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29:56 | 只看该作者

   (二)课件内容制作空泛,缺少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要制作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优化教学作用的课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准确深度解读,挖掘文本的意义场,起到画龙点睛,深化题旨的作用。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斑羚飞渡》时,设计了三张这样内容的课件。第一张:“让我们走进斑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内心活动吧。①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你会对猎人说些什么?如果还有时间的话。②假如你就是猎人,你会怎么看待那些斑羚呢?”第二张:“所有动物都有他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金•沃尔哈特。”第三张:“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我应如何去做?”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也曾产生运用这几张课件的想法,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引导学生分析老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地走向死亡”的精神时,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幅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画面——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之时,全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进行抵抗的画面。假如此时,执教者再去牵强引导上述课件内容,那岂不成了生搬硬套了吗?而如果此时有一张抗日救亡的课件,执教者顺势引导,就会达到有效拓展、深化题旨、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资料,不能按需适时调整
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预想的学情去准备多媒体资料。当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资料实际运用于课堂时,往往会因为课堂上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干扰,需适时调整出示的次序,甚至是改变出示的内容。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教师在讲解中对文章内容新的理解、多媒体资料本身的缺陷等因素对预设课堂教学的影响。如笔者在执教《黄河颂》时,课前准备了配乐诗朗诵录音,以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掌握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播放录音时,学生的注意力只在享受音乐,而不在朗读的停顿、轻重、感情等方面。鉴于此,在教学另外一个班级时,笔者改用不配乐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放音乐朗读等三个环节。不配乐教师范读让学生静心感受诗歌的停顿、轻重、感情;学生试读初步尝试朗读,体验诗歌的停顿、轻重、感情;放音乐朗读创设情境,促进文本和学生情感发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一)凸显语文课本质的原则
徐小兰说:“如果说语言文字和紧随而行并由此升华的文学艺术是用来照亮我们生命和精神的火把,那么,语文老师则是为我们高擎这火把的前行者和领路人。”换言之,语文老师就应该“高擎”语言文字的“火把”,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中得到文学艺术熏陶,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照亮学生的“生命”和“精神”。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也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的本质。韩军先生在关于《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艺术》的学术报告会上也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张国生老师曾说过,如果让多媒体技术充斥了语文课堂,语文课没有了或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就成了图片课、音乐课、电影电视课。文本是“主”,多媒体资料是“宾”。不能喧宾夺主,主宾倒置。
如笔者在执教《安塞腰鼓》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30:03 | 只看该作者

    3.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  
    4.从不同角度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步骤:       
A.看安塞腰鼓
      a.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片段,创设情境。
      b.简介“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B.读《安塞腰鼓》
  齐读、正音。
   a.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b.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旋风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羁绊 烧灼 冗杂 蓦然 戛然而止 磅礴
C.赏安塞腰鼓
播放朗读视频,边看边听,一字评议观看、朗读和听读之后的感受,进行美点寻踪。
a.音乐美
  b.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腰鼓。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
播放腰鼓表演视频片段。
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
学生个别示范读。
  c.力量美
  1.讨论: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全班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体会文章的力量美。(齐读前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片段)
  D.议安塞腰鼓 
    讨论:这样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E.访安塞腰鼓
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位记者,被邀参观了这样一场对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的安塞腰鼓之后,面对全国观众,你说:“……”
说话训练,小结。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根据《安塞腰鼓》文本的特点(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多形式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和集范读录音视频于一起的视音频等方法,将文本(作者)、教师、学生有效地融合互动,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在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中,附之以讨论探究,通过“看安塞腰鼓”、“读《安塞腰鼓》”、“赏安塞腰鼓”、“议安塞腰鼓”和“访安塞腰鼓”等几个环节,让学生体悟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具有的音乐美、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整个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心之佳境,也是语文课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30:09 | 只看该作者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而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发展学生思维,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开课《孙权劝学》时,对于理解文中反映人物心理的三句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教师先出示幻灯片,然后小组讨论,再个别提问,最后幻灯片出示答案。整个过程没有学生的朗读体验,没有教师的引导分析。虽然是多媒体教学,但缺乏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一些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用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做题目——出示答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殊不知,这也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讲究实效的原则
课贵真实,没有真实,就没有效率,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等综合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多媒体教学,从本色语文教学中追求个性课堂。一位教师在执教《斑羚飞渡》时,制作了这样两个课件:新课引入,找了一幅藏羚羊穿越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动物通道的画面;课堂小结,制作了一个“动物也是生命。宜相守,勿相残!”的教师赠言。不敢想象,也不可知晓,假如以这样的构想去教授这一课会是怎样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自身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科学设计课堂,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使语文教学获得力量、真实而丰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6: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