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系生活实际是基础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最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就来自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学习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如在《一亿有多大》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测一测,分别从重量、时间、高度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之后,及时组织大家交流课前从网络搜集到的资料: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全国有13亿人,每人节约1滴水,可以节约43吨水,可以给一个人从1岁喝到57岁;哈雷慧星每76年返回地球一次,这颗慧星的核是由冰组成,太阳的热能使慧星融化释放气体,这样我们就看见慧星有一条尾巴,这条尾巴长达一亿千米。地球是一个年轻的星球,她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并让学生欣赏视频:嫦娥二号发射的画面,再次分享大数资料。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们不但再次感知到了生活中的大数,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我们正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三、改革教学方法是保障
课改之前,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力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得学习内容更具开放性,学习过程更具交互性,学习方法更具研究性。
如在三年级《口算乘法》时的课堂练习中,计算机随机出题,学生抽题作答,计算机整理抽中的题目,有目的的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展现了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发展规律,做出提醒、指导、建议。恰到好处的突破了重难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而传统的整理复习,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教师很难了解学生整理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网络教室的安家落户,大信息量传载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做好自主探究是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由此,培养了他们运用网络去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还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百分数,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发现过哪些百分数?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及其表示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