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及命题评价
1、指导思想:
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
整份试卷以七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段理解与阅读,写作与综合探究,课外语段选取的是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相当的课外说明文语段,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语段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81.64,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90分钟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八上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二、定量分析
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100)
题号 一 1 2 3 4 5 6 7 8 二(一) 9 10
应得分 21 2 2 2 2 5 2 4 2 10 2 2
平均分 18.59 1.86 1.8 1.73 1.88 4.1 1.77 3.61 1.84 8 1.92 1.93
得分率 88.5 93 90 86.5 90.4 82 88.5 92.5 92 80 96 96.5
题号 11 12 二
(二) 13 14 15 16 三 17 18 19 20
应得分 3 3 11 3 2 2 4 15 2 2 3 2
平均分 1.82 2.33 9.66 2.38 1.52 1.89 3.07 11.15 1.75 1.59 2.76 1.85
得分率 60.1 77.6 87.8 79 76 94.5 76.75 76.7 87.5 79.5 92 92.5

题号 21 22 四 23 五 总分
应得分 2 2 40 40 3 100
平均分 1.53 1.67 31.05 31.05 2.93 81.64
得分率 76.5 83.5 77.6 77.6 96.5 81.64

从上表可以看出:
1、整份试卷的得分率为81.64,基本符合难度系数0.75—0.8左右的要求。
2、得分率较低的是5,11,18小题,说明初一学生在阅读能力特别是整体把握能力及对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欠佳。
三、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答题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
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很多学生把còu写成“揍、奏”等字说明部分学生对同音异形字的辨别能力欠缺。
题3:考察学生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理解。学生答题错误的关键在于对书中出现过的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而造成了选错答案的现象。
题5: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本册书中规定篇目的诗句的识记。主要错误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中的“骥、伏、枥”等字学生误写成“冀、历、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中的“渐、欲”二字,学生误写成“溅、预、浴”等字;“海日生残夜”一句中的“夜”字学生误写成“月”。原因分析: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不高,其次是对诗句中的字词默写未过关。
题6:考查学生对句子语病的辨识能力。题中的四个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语感来判断句子的语序是否恰当以及是否重复累赘。许多学生对三重否定意思理解不透彻,因而错选D项。
题7:考查学生对课后名著的熟悉程度,不少学生对冰心的诗集不够清楚,把《繁星》写成了《繁心》或《凡心》,原因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强调名著导读,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不到位。
第二(一)大题:
本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9、11题,尤其是第11题,分析如下:
题9:典型错误:① “我爬下了悬崖”答案相关的要素有残缺;②答“父亲帮我建立自信心,我有了很强大的成就感”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出现偏差。原因分析:①是记叙的要素不明确;②是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有欠缺。
题11:典型错误:①答“探”字写出了我的自信心不足。②改为“踏”就不能体现我当时的心理。原因分析:本题是考察学生对问中关键词的理解。而许多学生对于题目本身未读清楚,本题答案应该为两部分组成即不能及其理由,学生只回答了“探”而对“踩”只字未提,应该是把两个字进行比较,要么是像②那样自己的答案根本未说清楚,从而导致失分,可见在解读关键词句上课堂上教师的必要的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第二(二)大题:
题13:考查学生对“我”在被追赶过程中的心里变化的过程。其中错误较多的是选C项。原因是:本题中的选项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描述心理的词语,一是描写人活动的词语。学生没有审清题目,没有根据描写我心里变化的要求来选择,因而所选就答非所问了。
题14:考察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典型错误:①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②我在夏日原野上被追赶的事。原因分析:①学生读题不清,题干告诉学生答案就在第一段,可是部分学生自己回答一气。②概括不够简洁,把第一段中的“然而,……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一句完全照抄。
题15:考察学生对文中比喻句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典型错误是学生把本句中的描述对象只放在我身上,而未提及追赶的老人,只写出了我当时恐慌的心理。答案不完整。原因分析: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清楚的告诉学生比喻句表达作用的解题技巧即“描述对象、对象当时的情状、动作或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在解题时解答不全面。好在评分尺度较松,否则本题失分会较多。
题16:由于设问贴近生活实际和文本,学生便于回答,而且评分尺度较宽,因此得分率较高。
第三大题:
题17:考查文言文重要实词的理解能力。第①题的“不、委”在文中应是“通“否”;丢下、舍去”的意思,部分学生解释成“没有;给予”,类似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让学生清楚其在古今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题18: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的错误集中在“顾”字的理解上,其次在整句的翻译上许多学生只是大概意思对了,其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语句的翻译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但是有时翻译考察的就是学生能否准确翻译整句的能力。
题19:考察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大部分学生由于是课内的语段,比较熟悉,因而在解答上比较顺利。
题20:考察学生对书本中重要词语的迁移运用能力。“使、罔、亦、汝”等四字在课文中都曾出现过加上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学生只要进行判别就可以了,因而得分较高。
题21:考察学生对文言虚词“之”字迁移运用能力。主要考察“之”字的两种用法即作代词、助词。错误主要集中在对“故时有物外之趣”的理解上部分学生理解不清楚,实际上四个选项中的“之”字均在课文中学到过,就看学生是否能较熟练地掌握。
题22:考察学生本段内容的理解。要说清楚本文总该责怪的是谁及其原因,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会其意,再从中体察其道理。不少学生找不到该责怪的人,写成了“自己、侄子、流辈”,因此出现失分。原因分析:①学生缺少必要的耐心阅读本文,内容理解上产生一知半解。②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困难,有一定心理因素。
第四大题
23题以“感谢        ”作为题目,要求学生作文。可以说“感谢”的选材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便于考察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现将本次作文解析如下:
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审题上:①从本题的引言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命题者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情感,而部分学生却误解为“什么是感谢”。②不会“以小见大”, 决不会想到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表达中心。因此在表达时常常会出现“记得有一次,还有差一次”等内容,如果真能选取生活中的2、3个细节以表现“感谢”那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但这些同学的作文却只是为了凑满字数。
二、结构上:
①作为考场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切入正题太慢,往往用上200字左右来谈“感谢是什么”,然后再转入正题,似乎是可以经营的开头结果让文章的主体部分显得头重脚轻。
②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三段式,采用第一段开头,中间一段叙事,结尾一段。
③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出现了一段到底的现象,却少必要的过度。
④不会拟题。部分学生以“感谢”作为题目未补题,或者题目有逻辑错误。
⑤许多学生事情叙述完毕,自然也就结束文章的内容,缺少必要的点题,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选材上:
①题材陈旧,不会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缺乏创意,近50%的学生写“感谢老师、感谢父母”,其余的大多数写“感谢台灯、感谢小路”等,只有少数同学颇有创意。
②写作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情实感。写感谢老师总写“辅导、批评、送医院、补课”等,写感谢父母总写“生病送医院或照顾,送衣送伞,考试之后对我的教育”;感谢台灯、小路就把他当作个人来写,硬生生地歌颂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语言表达上:
部分学生采取叙述性的语言,缺少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文才不够,甚至有病句连篇;同时有些同学的文章中,标点一逗到底,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关于基础和习惯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答题时主要集中在写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学生的概括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落实字词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学生字词积累的语境运用意识,把字词教学真正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理积累词语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加强学生概括、理解、分析、阐释等语言运用能力与解题技能的训练。在平时的课文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有意地注重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只有把工夫放在平时,考试时才不会出现很多的失分。
3、教师要关注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落实好教材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于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考察的是“整体阅读能力、直指语言表达中心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评价和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能力”等。在阅读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个人以为现代文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注重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读,都是以建构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的。
2、注重筛选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筛选与概括的方法。不管是平时的教学或者是阅读指导课,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即所有阅读题的答案都来源语段中。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以问题或话题为媒介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①要求学生在原文中捕捉到与题目或话题切合的中心语句或语句的中心部分。②要求学生概括出语句中的表述对象,动作行为、结果是什么。
3、关注文章的思路教学。注意与不同的文体相结合,注意蛛蛛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来沥青行文的思路。
4、加强课内的阅读量,每片课文确定一个方面作为训练的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大课内阅读的量,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只能从课堂上去想办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指望于课外基本上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二)文言文阅读
1、加强诵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文言文书面材料,克服因架空分析而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和机会的弊端。背诵不仅要求背得出,还要要求默写正确。
2、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还需要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决不能不闻不问。帮助学生适时的归纳与迁移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强化文言文的人文主义教学,注意从这些文学典籍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关于写作
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周围的事,扩大阅读面,多读报刊杂志,为作文提供源头活水。
1、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立一个观念:即平时阅读优秀作文选等刊物时,要求借鉴的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而非文章的内容。因为在平时许多学生手中的的读物只是起到了应急之用。
2、加大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次数,提高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质量。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极少有教师认真准备平时作文的讲评内容,随意性太大。
3、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训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选材的习惯。
4、关注细节描写,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命题与阅卷方面
1、命题方面:①增加原创题目的分量,提高命题教师的命题水平,最好能体现试卷的风格与主题,提高试卷的质量。②试题命制时尽量避免从同一层面上去考察学生,可以适当参考每年的中考说明。
2、阅卷方面:在阅读的主观题的评分上,阅卷教师应该以参考答案为依据按照“能给分则给分”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能死板地以参考答案去评定学生的答题。在作文的批阅上应该统一尺度,而不是以个人的想法为中心去评判学生的作文,以避免人为化的倾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