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22:2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内容摘要:本文体现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要把功夫下在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上。基本特点:一是课例鲜活而富有内涵;二是行动策略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课例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课程的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生命的互动,洋溢着生命的灵性,展现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轨迹,向我们招示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的行为,新课程理念就必须深入研究鲜活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去感悟新理念,实践之树常青。最宝贵的是,有了行动策略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才成为可能。
关键词:组织、引导、参与、自学
物理课程教学应该遵循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物理内容、方法和思想的传承过程培养学生物理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会物理的本质,养成物理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学习终身必备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因此,物理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将有利于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
一、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单
问题单中规定自学与选学内容。开始时,问题单中问题可以细一些,具体一些,必修内容多一些。逐渐地问题越来越概括,越来越刚要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将问题细化,补充自己的问题,选择选修内容。这中间实际上师一个由他主向自主转化的过程,当然,自主与他主都是相对的,就如每一个个都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如课例:“功”教学片段。师:“功”是个多义词,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根据你的理解,哪位同学讲一讲它的意思。生:我想功有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的意思。生:我想它有成效的意思,功劳的意思。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学习有关“功”的知识,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同时还有它本身的特殊的含义。根据以往物理知识学习的经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想知道“功”的哪些知识。然后回答目标训练单上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认识和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确定想学习“功”的哪些内容;教学目标也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去确定,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课例:“摩擦力”教学片段。师:我们学习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在讲桌上,学生异常兴奋)同学们请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学生观察着、议论着......)生1:(走到讲台上,一边指着自行车的部件,一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摩擦,因此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生2:(也走到讲台上,指着车闸说)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生3:(走到讲台上,指着前轴、中轴、后轴说)这些转动的部件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师:这三位同学讲的都非常好,还有要说得吗?生:(一个女生站起来小声的说)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顿时,掌声一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利用真实的自行车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哪些地方减小摩擦。由于恰当地利用了具体而生动的生活资源,使学生真实地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物理的应用价值,从而也培养了学生适应生活的实际能力。生活中许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时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程资源。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组织学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课程资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22:25:54 | 只看该作者

课例:“电功率的计算”教学片段。师:上周我们大家统计了一天每个家庭少用电半小时少用电能的数量。现在我们报一下数。生:(我家少用电0.5度。我家少用电0.8度。我家少用电1度。我家少用电0.6度。……)师:现统计一下一天少用电0.5度电,0.6度电,0.8度电,1度电的家庭数字。师:好,少用0.5度电的家庭10个,少用0.6度电的家庭11个,少用0.8度电的家庭10个,少用1度电的家庭9个。谁能说一下,按照一天少用电能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少用的数量?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少用的数量?一年少用的数量?你有什么感想?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节约电的数量,这就是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节约电的数量,来估计整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节约电的数量,在估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
为了使学生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头脑里的科学知识才会生动而具体,学生才会对科学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会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原理进行背记。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课例:“电阻的串联”教学片段。上课伊始,教师带着录音机来到教室。录音机中,放着学生非常喜爱听的音乐。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的时候,录音机突然不响了。生:怎么了?师:老师查一查。(经过检查)师:告诉同学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录音机其中有个电阻被烧坏了,并且这个电阻的阻值是10欧姆,只要有一个10欧姆的电阻换上,录音机就能立即响起来。生:哪怎么办?师:大家看,我的手中有一些阻值不等的电阻元件,但其中没有10欧姆的电阻。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些元件来新组成一个。(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着提供的电阻元件,思考着、想像着,并开展讨论。)生1:选择20欧的那个电阻剪掉一半,剩下的部分就是10欧。生2:我不同意,把电阻剪掉一半,电阻的结构被破坏,电阻不能再用了,即使能用电阻也可能不是10欧姆了。生3:我想把一个3欧和7欧的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与原来等大的电阻。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师:这节课的课题就是——电阻的串联  你们想通过这节课学习什么呢?我为你们设计了一个工作表。然后教师出示“你 的 工 作 表”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先进行独立学习。过了一会,同一小组的同学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并不时进行着问题的争论(大约10分钟后,学生进行汇报)。
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这个学习活动有三个特点:(1)生活化。所提出的问题是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如上案例中,设计具有生活意义的问题,在生活用品突然出现了问题,怎么办,还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活问题。(2)挑战性。需要学生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的知识才能解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上课例中提出“你的工作表”。让学生在一种主动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想探究问题答案的意愿,有一种渴望,想投入心力去做。(3)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学生原有的知识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上例有的说把20欧的剪掉一半;有的说用3欧和7欧姆两个电阻串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适当的引导,没有任何包办代替,很好地发挥角色作用,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适当的引导,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学生辨明方向;因此,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
课例:“习题课”教学片段。师:今天早晨我喝牛奶时,我想怎样能够测出牛奶的密度哪?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用什么办法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谁出的主意越多越好!生:我用密度计测。生:我用天平和量筒测。师:这两种方法可行。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生:我用天平、烧杯和水测。师:你的方法也是可行的。生:我用弹簧测力计、铁块、细线来测等。(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不时与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师:祝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些,坦诚地跟大家说,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方法都能想到,从你们身上学到很多的测量方法,同时我也学到了你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我真的很高兴!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与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
五、师生是“学习共同体”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课例:“比热容”教学片段。师:在生活中我们都喝开水。谁能说一说,烧水时所用的时间长短与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生: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长,说明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生:把一壶水烧开比把一壶水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长,说明水吸热的多少与水升得温度有关,水的温度升得越高,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师:你说得很对,说明你很有生活经验。我们同学说了这么多了,谁能为老师归纳一下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走入学生之中,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生:老师,把一壶水和一壶豆油都烧开哪个吸收的热量多呢?师:你们的问题提的都很好,说明你们真正的动脑思考问题了。我们书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实验: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请同学们先看书,然后动手操作。(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倾听,不时地在各小组中参与讨论和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提供问题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总的感受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组讨论随处可见,教师课堂演示也多了。总之,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件,教学过程就是课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