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发现、快乐、满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31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生发现、快乐、满足
    让学生发现、快乐、满足
    --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片段及反思
    黄立青
    片段一:情景引入
    上课铃声响了,校长、主任及几名教师陆续坐在教师后面,课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师:今天校长、关主任和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同学们紧张吗?
    生:紧张。
    师:老师比你们更紧张,手忙脚乱把准备好的算式卡片全搞乱了,同学们能帮老师把这些算式重新摆出来吗?
    (两人一组,请三组到黑板将三组混乱的算式重新排出来。台上的同学在商量,台下的也在商议讨论,有的不停向台上同学作提示,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结果:
    35+25=60                25+15=40                     500+200=700
    60-25=35               40-15=25                    700-200=500
    60-35=25               40-25=15                    700-200=500
    台上同学刚回座位,台下有几名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有意见。"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1:最后一组算式第一条算式应该改成700-500=200。
    高举的手轻轻的放下了。
    师:你们都赞同生1的意见吗?
    (师根据生1的意见把算式重新摆成700-500=200。)
    师:你们是怎样想到这样摆的?
    生1:我用第一组来说明,我们看见35、25、60就想到35+25=60,从35+25=60我们就想到60-25=35、60-35=25。
    生2:我用第三组来说明,我看到数字卡片只有500、200、700,我用200加700得900,但卡片没有900,用500加700得1200但数字卡片没有1200,于是我就想到500+200=700。我用500减200得300,但卡片没有300,于是我就想到700-200=50和700-200=500。
    同学们不禁"啊"的一声,有几名同学小声的鼓掌,其他同学跟着用劲地鼓起了掌。我刻意地问:"你们为什么鼓掌?","他脑筋真灵活"、"他的想法很细致,有根有据"……得到同学的赞赏生2自豪的坐下了。有几名同学很遗憾地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但老师没有叫我。"
    [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练习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兴趣盎然,为新知识提供了可探索的材料。同学与老师的赞赏、认同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满足,对学习更有激情了。]
    片段二:学习例1
    师:同学们,请观察黑板的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细心观察后请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生安静地观察大约1分钟后,开始有同学与同桌小声地交流起来,慢慢地开始激烈的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这三组算式每组都有三个相同的数字。
    生2:我发现这三组算式每组都是一条加法两条减法。
    生3:我发现了一条加法算式可以写两条减法算式。
    生4:我发现了原来加法的结果在减法里是被减数。
    ……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你们的发现像黑板这样写一组算式吗?
    生各自写完后,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判断。师指名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算式,让全体同学判断。提问了4名同学后,其他同学还高高举着手,希望老师能让他说出他的"创造"。
    师:根据你写的算式,请你用你的话概括你的发现。
    生1:我随便写了一条加法算式,然后用加法算式的结果做被减数,减去其中一个加数就得到另外一个加数。
    生2:我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就得到另一个加数。
    师按照学生意思板书: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师把60-25=35、60-35=25重新摆成35=60-25、25=60-35
    师:你还能怎样概括你的发现?
    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为什么是减去另一个加数,而不是减去加数就可以了?
    生:因为加法有两个加数,要不能求那个加数又减去那个加数,必须减去另外一个加数。
    师:你们觉得你们总结的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几名同学陆续举手。
    生1:学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就知道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生2:还可以验算加法算式算对了没有。
    ……
    [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才能体会有所发现的喜悦与成就感。创造不一定就是"无中生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再"创造"一组算式,这低难度的"创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自己思维方式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动脑筋就能有所创造,培养了学生对"创造"的兴趣。你们觉得你们总结的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用处呢?这一问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发现是有用的,自己掌握了一项实用的技能,从而对自己的发现、创造感到满足。]
    片段三:教学例2
    师把25+15=40中的25换成"( )"。
    师:你们能求出"( )"等于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 )看作加数,就用和 - 另一个加数,这样把答案求出。
    师把( )换成X,说明"()"表是一个未知数,在数学中未知数一般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任何字母表示。
    师:把"( )"换成x,你根据什么求出未知数x?你能写出过程吗?
    师按照学生的回答在黑板板书,直到全班同学都同意这一解题方法:
    X+15=40
    X=40-15
    X=25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求未知数X,请翻开课本比较你们的方法与课本是否一样呢?
    ……
    (经过多次的询问,几乎全班所有同学都说一样,最后1位男同学坚定地举起了手说"不一样")
    生1:课本的方法是将三个等号都对齐,要比我们的方法整齐美观多了。
    其他同学马上仔细观察,不约而同地说:"是",我随即说:"你真细心!"并带动同学鼓掌表示赞赏,那男同学微笑着坐下了。
    师:你们愿意采用哪种方法求未知数X呢?
    生齐声回答:"课本那种"。
    [由数字转换成括号,又由括号换成X,这一题多变的做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明白了数学知识的梯度性、环环相扣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板书完全按照学生意思,体现老师对学生认识的尊重,然后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做法与课本的异同,自己选择解题的方法,既没有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又让学生掌握了解题格式的关键。这一做法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激烈的冲突,令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自己借助课本在探究知识,并不是老师在教学知识,印象特别深刻。学生会为自己有能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而感到自豪、满足。]
    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一、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探究的材料,创造探究的机会。
    情景的创设要做到自然,不要勉强,不要让学生觉得别扭。本节课的情景创设实际是老师的一点教学机智,。学生对上课前突如其来的变化肯定感到紧张,教师就借此引入,不需要花长时间大篇幅去口述营造情景,显得简单自然。学生是很愿意帮助老师的,请同学帮忙整理卡片,学生一定乐意并很有兴趣,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进程。这样学生才会肯思维,才会敢思维。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教师的作用完全潜移默化在学生自主探索的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材料,然后依据自己组织的材料探究活动,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为学生探究的课题。三组混乱的算式通过全体同学的思维整理成可探究的材料,这一过程既让全体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又为探究做好材料准备。只有具备可探究的材料,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数学情景的创设、探究材料的准备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其创造性。
    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与满足感。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生在观察三组算式中有了发现,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发现,在交流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获得更多新发现,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自我评价进行修正。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组算式,这是学生交流后自主探究的成果体现,看着学生个个都站起来渴望向其他同学及老师展示其发现成果时,老师能感受到学生对成功的快乐与满足。课堂上有这样一幕:当要求同学们比较他们创造的方法与课本的方法的异同时,经过多次的询问后,几乎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的说"一样"时,我不厌其烦地再问一次,这一回一名坐在第一排的男同学高高举起了手说"不一样",这一举动让其他同学及听课老师都觉得很惊讶。然后他说出了课本的算式等号对齐,我们的办法等号没对齐,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其中一个重点,让他一个人发现了,我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你真细心!全体同学都为他的这一发现而鼓掌,都投向羡慕的目光。这个学生微笑着、快乐地、满足地坐下了。学生的探究需要一定的空间,教师要有耐心引导、等待,学生就一定能给你带来惊喜,同时,学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满足。学生能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尊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我我深深地感触到一点: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才会从根本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本节一开始的摆算式开始,我就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教学。教学例2时,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求未知数的办法,我按照学生的意义把板书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体同学都同意这样的方法才停止,这样花的时间虽长,但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在研究数学,并不是老师在给他们硬灌知识。然后我让他们与课本的办法进行比较,由他们自己选择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方法的不足,乐意选择课本的办法。这一做法尊重学生的思维,保护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总之,探究学习,学生应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究,敢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7: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