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30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先画一张地图,如果画的还可以,我向大家要10秒钟的掌声,如果不好,恳求大家用你们的左手拍拍你们的右手──画中国地图。
哪一条是黄河(准确地讲,北面的那一条是黄河,地图上不要说上、下)。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了解黄河,欣赏黄河。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板块:欣赏篇──感黄河。
播放课件1:谈感想。
师: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太伟大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都镌刻在她脸上,写在她心里。同学们激动不激动,自豪不自豪,骄傲不骄傲──“我自豪,我骄傲!”
(承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第二个板块:概况篇──知黄河。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名字叫“争当小老师”。我们先来分组,我们就用世界上四所名牌大学的名字来给小组命名。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呼声和要求,分发“清华大学组”席卡、“北京大学组”席卡、“哈佛大学组”席卡、“剑桥大学组”席卡。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中外名校对抗赛,大家要加油呀!
播放课件2:合作交流了解概况
一、 具体要求
1.分组──小组名称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呼声而定。
2.合作交流时间5分钟。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到讲台指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和气候类型图、中国政区图,作交流发言。
二、 学习工具
1.课本;2.地图册;3.填充图;4.其他参考资料。
三、 具体分工
组别 | 任务 | 要求 | 1.清华大学组 | 1.发源地 2.主要支流 3.形状 4上中下游分界点 5.长度等 | 每组推选一个小老师,前台作交流讲解. | 2.北京大学组 | 1.流经主要地形区 2.流经的阶梯等
| 3.哈佛大学组 | 1.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等
| 3.剑桥大学组 | 1.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等
|
学生在指图讲解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后,老师以对联的形式做总结并在课件上显示。上联:青川甘宁内蒙古,下联:山西陕西和豫鲁,横批:第二长河。质疑:同学们我们把“长”能换成“大”不?“不能。”为什么?同学们横批还可以是什么?如“母亲黄河”“流经九省”“长五千五”“注入渤海”“源于高原”等等……
(承转)了解黄河的概况,我们来看看黄河又有哪些贡献呢?
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黄河。
播放课件3:黄河的奉献
奉献之一:“发电”──用水库大坝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二:“旅游”──用壶口瀑布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三:“灌溉”──用“塞上江南”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四:“文明”──用秦兵马俑和黄河源头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承转)我们不难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黄河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痛的灾难。我们既要看到黄河的“功”,又要看到黄河的“过”。请看第四板块:忧患篇──忧黄河。
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诊,看看母亲河到底得了什么病?
播放课件4:专家会诊
病症之一:上游,用荒漠化和凌汛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病症之二:中游,用疏松的黄土高原图、降水柱状图和浑浊的黄河水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病症之三:下游,用地上河图片、凌汛图片、断流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承转)病因找到,关键是如何对症下药。第五板块治理篇──治黄河
1.游戏──“探寻黄河”
为了能更亲密的接触黄河,理解黄河,认识黄河,为治理黄河打下基础,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探寻黄河”。下面,先来看一个模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从河口以下的黄河模型。模型上主要突出以下内容:黄土高原(放上泥土)、华北平原(绿颜色)、汾河(中游支流的代表)、地上河、孟津、渤海(大烧杯)、中游、下游。把以上八个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小彩旗的形式分装在四个大信封里,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到前台来完成插旗活动。
2.实验──探究“地上河”的形成
在游戏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地上河”如何形成的?
实验一:选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做第一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的黄土高原地区喷水,相当于夏季的暴雨,观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情况;观察烧杯水的颜色?
实验二:选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做第二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覆盖草皮的黄土高原上喷水,观察烧杯水的颜色。
探究:观察(现象)──混浊(原因)──泥沙(关键)──来自黄土高原(为什么)──四个特征(土质、植被、支流、暴雨)──地上河(坡度缓、河道宽、流速慢、泥沙沉积)──水土保持是治黄根本
PPT5:课件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的过程。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报告。
3.探究报告(学生分组完成)
| 忧患
| 治理措施
| 上游
| 荒漠化、凌汛
| 退耕还林还草、炸冰破冰
| 中游
| 水土流失
| 植树造林
| 下游
| 地上河
断流
凌汛
|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
教学反思:
第一,先说说教材。《黄河的治理》一节正文部分,共计十行,298个字,几张地图。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本课的地位很重要,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在学完了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启下:八(下)还要学习第八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我们认为,本节课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是指黄河的治理,教材的编写就凸显了地理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为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板块,即五个关键字,感、知、颂、忧、治。思路清晰,条块分明,易于操作,便于学习。
第二,说说我的设计思想,本节课紧紧围绕四大理念,来设计教学。
1.课堂即解放。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情感的共鸣,生命的对话,知识的共享,智慧的交融,灵魂的升华。陶行知说:“解放小孩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的眼,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本节课,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做、自己去悟,如让学生做小老师等。
2.教师即开发。教师的真谛在课堂。教师应该是良好氛围的创造者,科学问题的开发者,学习信息的提供者,自主学习的激励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不应该是搬运工:教材──教案──黑板──作业本。为此,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学生即创造。学生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做完地上河形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效果很好。
4.教室即成长。教室应该是成长的沃土,成长的摇篮,不应该是文明监狱。比如,课堂游戏的设计、地理诗歌的运用以及最后的快速抢答,的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