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有些落后,当下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满足了对效益的追求,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掀开了一次“革命”。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的观念,也有人不敢轻易尝试微课。作为一个新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对微课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对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微课;直观;高效
    一、“微”时代的思考以及当下教学现状
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都乐于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微”事物不断产生并涌现,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等,伴随着“微”事物的日益壮大,我们的时代逐步进入“微”时代。这个“微”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教学、学习也逐步进入“微”时代。
针对教学,微课的来临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融入微课,因为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并理解知识点,微课融入教学毕竟还不成熟稳定。而笔者在课余研究了大量的微课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微课微课堂带来的成效。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笔者执教于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多年,然而针对这一门集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于一体的学科来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产生高效。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上课非常被动,思考问题不积极,人云亦云。周而复始,这一类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足。
二是信心不足。小学阶段的数学评价,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不少学生将成绩、分数过于重视,一旦成绩出现下滑,或者某次成绩不理想,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差,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常此以往,这一类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信心不足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索、树立信心。
三是实践能力欠缺。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学生仅仅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层面,不善于思考问题,也不善于用自己的行动,联系所学知识,处理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动手能力的欠缺也就导致了数学课堂无法成为“活”课堂。
四是发散性思维不够。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不少学生面对一些变式训练时,不会打开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较为狭窄,面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体型时,依旧很难下手。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成效可想而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37:26 | 只看该作者

二、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我想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少教师也尝试着开始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甚至有的教师运用微课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笔者认为,微课融入低段数学课堂,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的传统授课,也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烹饪的一道小鲜,微课就是这道小鲜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食材。以下是笔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
(一)认识要清: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是帮助教师完成解惑的过程,而不是进行直接授业,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
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低年级的小学书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课标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但未对数感内涵做解释,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的认知。以下是我以“百以内数的大小”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探索:
【教学片段】
运用微课视频呈现教学内容。
场景图: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跳绳,男孩:我跳了82个,女孩:我跳了76个。
师:谁跳得多?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的?
生(众):男孩赢。
师: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就是要来比较82和76的大小。揭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1:小男孩跳得比女孩多一些,因为82比76大。
生2:82里面有8个十,72里面有7个十,少一个十。
师:哦,8个十比7个十大,所以82>72。
    谁再来说一说?
生3:比十位,8比7大,所以82>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37:3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没有执教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来说,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内容非常简单。的确,或许不用老师教,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两个数的比较。那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比较吗?对于“哪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凭借生活经验正确做出判断。在教学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后,学生已经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在教学一上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后,学生已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在一上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借助计数器、或者按照数数的顺序。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比较的方法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储备,因此例5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也就是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比的、怎样想的,以及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
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呈现,学生对于数感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播放微课后可以中场休息,而是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步步为营”。
(二)内容要精:要“精挑”还要“细选”
所谓的微课,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仅仅利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尽管微课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来说,教师教学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微课内容的安排中,要尽量做到精挑细选微课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一个人鱼,不如教会一个人打渔,别人给的鱼总有吃完的一天,而学会了打渔,则每天都可以有鱼吃。教学也是如此,知识就是“鱼”,作为教师不能单纯的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教师,必须要去教学生“打渔”,笔者理解的“打渔”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之根本。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的运用,教师要学会精挑细选。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微课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性思考。以培养低段学生的思维为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而无数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适当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是非常有用的。在教学中,笔者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简化问题,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灵活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形象化,比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笔者出题“花园里原来有10朵花,开了6朵,又凋谢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如果单纯抽象理解该题,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笔者专门制作了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学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10朵花,接着又慢慢地开了6朵,后来又凋谢了7朵,最后花园里剩下了9朵花。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笔者一边讲解,一边列出算式:10+6-7=?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在面对该类题目的时候,学生解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三)时间要活:要“灵活”而非“随意”
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37:39 | 只看该作者

数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也是一个有趣的乐园,每个人只要沉浸在数学的园地里,都可以发现别样的乐趣。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启发、点拨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体味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得出相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微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启发和点拨,有时候我将微课放入校园学习的网站上,学生家长可以下载供学生课外练习、学习。比如笔者曾出题:“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张的苹果是小李苹果的2倍呢?”学生们课外看了微课很快有了思路:5*2=10,10-8=2,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是小李的苹果的两倍。在微课的互动交流中,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算式:8÷2=4,5-4=1,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苹果是小李苹果的两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四)评价要勤:要“全面”而且“合理”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改革内容,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以后,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能反应学习效果的学案评判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活动。
针对微课融入之后的数学课堂,我采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倡导多主体评价,比如学生自己可以自评,小组可以组评,老师最后进行师评,三者的分数有机结合,形成最后的评价分数。比如,在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表”(如下表),该评价表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与此同时,该评价表还兼顾了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小组、老师,展开自评、组评和师评。通过该表的填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全方位,多主体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效果。
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状态水平描述
                        自评        组评        师评
态度情感        参与养成        1.课堂表现踊跃,积极参加学习。                       
                2.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自信心。                       
                3.学习认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方法        体验        4.愿意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自主        5.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                       
        探究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合作        7.能尝试与他人共同学习、交流,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知识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37:47 | 只看该作者
        8.能运用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表达        9.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提问的意识。                       
综合等第       
在微课教学中融入综合的全方位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微课堂中形成合作、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
总之,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依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16: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