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及教育环境的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及教育环境的变化
海伦市联发中心小学  修立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1、教育设施的变化
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育教学,有三机一幕的学校极少。现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到2003年我国有3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比2000年统计地3000所翻了近10倍,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上千亿元,城镇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教育资源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
3、教育空间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学双方所占有的信息资源是极不对称的,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需要在信息对称条件下重构教育体系。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1、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04:22 | 只看该作者

    3、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4、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化手段和教育信息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迅速扩张。我国基础教育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环境设施、信息资源、教育方式、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掀起了一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革命。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对我国1000多万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了快速提高信息素养的紧迫要求。
我们可以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低到高,从五个纵向层面和三个横向层次提出要求。纵向层面和横向层次间存在着以下的递进关系:
                             第五层面:生成——发展——健康
                    第四层面:研究——交流——合作
              第三层面:管理——整合——应用
      第二层面:获取——解读——批判
第一层面:理解——关心——渴望
1、具备理解、关心、渴望的信息素养
我国小学教师现状是教师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交锋的战场上旷日持久地打拼;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与功利驱动生存环境的对抗中长期挣扎。大部分教师最初对教育信息化的情感态度是:茫然、恐慌、畏惧、甚至抵触。有了这样的心理屏障,他们带着“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分数吗”?“信息技术能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自己能学会和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和技术吗”?等一系列疑问审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从而导致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校进行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漠不关心,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如何实现全部教师对信息化从茫然到清楚、从恐慌到冷静、从畏惧到直面、从抵触到接受,达到全员理解、全员关心、全员渴望的目标是学校提高教师素养的首要问题。
   2、具备获取、解读、批判的信息素养
   达到理解、关心、渴望的信息化层面后,教师会自然跨入获取、解读、批判的层面。当教师通过自身体验,感觉到信息化对自身的教学有所帮助,就会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会有意识地获取各种信息。所以如何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并能多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每位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就象相对独立和零乱的条码,有着各自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必须进行阅读、理解、分析以达到解读信息内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选得好,用得准。由于信息可以分为简单信息和复杂信息,很多信息通过内容表述传达着科学的真伪、观点的正误、情感的价值。我们不能不在解读的基础上对各类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使采用的信息符合需要的条件、并能经过理论的判断体现科学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04:27 | 只看该作者

    3、具备管理、整合、应用的信息素养
达到获取、解读、批判的信息化层面要求后,教师就应该向管理、整合、应用的新层面努力。在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们为用而选,随用随弃,没有吸收、归类、存储、提取的良好习惯。信息的积累是一项随时、长期、自觉的素养习惯,教师在平时,将各种有效信息进行归类、储存,使用时即可调取。存储信息的目的就是首先为学科教学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切忌只重视表面形式,如果机器和技术的使用忽视了师生作为人的情感交流,就会背离教育的本质要求。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还应当具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进修、交友通讯、娱乐旅游等生活中的能力,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
    4、具备研究、交流、合作的信息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的地区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信息技术给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层次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校本研究,同时把信息素养的提升体现在平凡的、反复的、经常的具体研究活动之中。如:技术学习、技能培训、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法探讨、专题讨论等。教师在参与上述各种形式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从无意识交流到有意识交流,提升了一个层次。我们把自觉交流分为“他我”和“我他”交流。“我他”交流是一种主动的、奉献的更高层次的自觉合作意识,“他我”——“我他”互相转换,就会实现教师间的相互合作,这是难能可贵的信息素养。
   5、具备生成、发展、健康的信息素养
   生成、发展、健康的信息素养是较高境界的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终极体现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整合”——既创造性地将各种信息活用于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之中。教师随着信息技能的提高、使用信息技术时间的推移、学科整合经验的长期积累、交流合作领域的拓展加深、教师信息库的不断存储、传输和丰富,就会实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整合生成新的信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生成新的案例;实现体会反思之间的整合生成新的感悟。这些新生成的信息、案例、感悟可直接促进教师本体的专业发展。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本体专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达到从道德和安全角度要求的健康信息素养,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向更高境界发展。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教育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文化传达者的角色,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如果教师要以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出现,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一)信息技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引起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信息素养必须提升。然而就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传统落后的观念、僵化保守的体制、教师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04:31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但是另外一个统计数据十分令人忧虑,90%的校园网络都处在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运用硬件普及性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超过10%,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大投入、低产出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信息化的挑战。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命就在于通过培训和培养,持续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从上述的教师信息素养的五个层面来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遵循认知——体验——反思——理论——实践——再认知——再体验——再反思——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由于全国地区经济、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教师信息素养的非均衡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层面越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就越高。
2、决策者缺乏科学的信息技术发展观
教育信息化大规模投入,使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各地暴露出来的“做大”与“做精”的严重失衡问题、“高投入”与“低产出”不相称的问题、穷国办大教育的惊人浪费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深刻反思,主要原因在哪里?决策者缺乏科学的信息技术发展观是主要原因:一是盲目投入,缺乏合理设计。规模大、配置高成了教育现代化的唯一标签;二是受政绩利益的驱动,只管建设不管使用,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三是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投入,包括忽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
    3、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存在信息技术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等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地区现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本上采取业余培训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忽视了学科教师特点和教师差异。很多培训者长期脱离学校实际,培训内容无法与教师的需求相适应,造成培训形式化。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身学习者,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学科教与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影响教师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专家引领,教师职前教育;教师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同行间交流合作等。因此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家引领,教师研讨。采用专家报告、网上指导等方式,系统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研究、应用模式、实施中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通过专家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讨和观念碰撞,引导并帮助教师全面地思考和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通过各种形式改变教师被动学习者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04:36 | 只看该作者

    二是以教师为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合作。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师要将新的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要通过教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能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教学中问题。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各组要向全体教师展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具体内容:分析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总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整合模式;比较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审视实际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四是案例展示与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案例的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展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交流经验。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就无法保证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的实现。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人们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一是以教师持续的自我发展为目标: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二是培训中教师为主体性: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培训中,教师都是实践的主体,培训者和专业指导人员只是教师的“协助者”和促进者。
三是在校本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于本校或本地区实际,将有关理论应用于本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四是重视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自我反思。教师通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反思,看到自己的进步和纵向发展轨迹,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帮助自己分析理论修养方面的缺陷,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接受信息,促进发展。五是拓展教师交流研讨的视野。信息技术为跨地区、跨学校的同行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教师可以从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范围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良好的社会建构;同时,同行之间的持续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各地区教师建立研究共同体,做到资源共享。
3、拓展信息技术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模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重心已经从硬件建设逐步转移到以教师培训带动教学改革。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信息技术视野中的两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校为本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学校自主的、结合学校实际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培训模式。
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指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指导下的,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模式。以往政府行为的教师培训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达到新时期教师教育应有的目标,各级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保障:一要建设完备可靠的信息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和丰富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二要健全系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三要依托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培训队伍;四要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作为核心培训内容;五要将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六要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