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是一门客观反映过去事实的人文学科,它具有变迁性,固有的特性使它不可能重演。但历史的本身却是人文的、有血有肉的,可通过实验去感知。既然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再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方式形象、具体地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去感受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从而缩短久远的历史与现代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
设计良性的多媒体学习软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设计要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切入点,或循序渐进,或跳跃前进;同时学习者可随时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可以打破时间的界限,达到开放教学的效果。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为最终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只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扩展,培养学生的辨证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师+学生+计算机+课件。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经点击→播放→讲解→复习等方式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容量。
素质教育的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法的传授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答案。但现行课本的浓缩和学生历史知识的贫乏,决定了学生的自学水平。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提供大量详实历史资料,反映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内容。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如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 “开国大典”是本课的重点。我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片段,并插入教师评论。这种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形象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满足了不同档次学生对知识拥有量的要求。正是由于它能够把多种形式的材料集中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前提下,生动再现当时历史情景,达到了教学的预期要求。
四、情感自然渗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电教媒体的使用,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使学生情感溶入教材中,与作者同喜同忧。如《挺进大别山》这一框题中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这一高潮情节,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集声像色于一体,展现了壮观而惨烈的战争场面:耀眼的炮火、嘹亮的冲锋号声、密集的枪炮声,高亢激昂的喊声和解放军战士排山倒海的气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好的体会了解放军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的意义。英雄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入他们脑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反馈教学效果
现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细导的前提下,加大了学生知识巩固的时间和力度。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是提一些大众化的问题,留一些大众化的作业,这样要想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可能的。而在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由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展示得到增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开展地丰富多彩,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学生在经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以后,教师在各组挑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自由评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由于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各组展示完毕,由非本组成员进行评估,由于要求给分要有根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