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你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吗?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导入2:猜谜语导入 你猜我猜! 不用发动自己转,春夏秋冬自己换,每天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打一物体) 导入3:复习导入 列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和所在半球。 以上各点位于陆地还是海洋呢?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33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有些学生讨论的观点可能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还有一些学生讨论的观点可能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这样似乎更准确。地球?水球?你会支持哪个观点呢? 2.学生辩论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用多种方式印证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投影 展示“东、西半球图”, 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20°W和160°E)它们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这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东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在西半球呢?(也是海洋面积大) 从东、西半球看,海陆分布有何特点?(东、西两个半球海洋面积均占优势,其中东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问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赤道)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在南半球呢?(也是海洋面积大)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哪个半球更合适?(南半球)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了海洋面积吗?(没有) 4.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正如宇航员看到的一样,地球确实是一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32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问答: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指导阅读 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本P3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了解的内容做介绍、谈感想,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 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提出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P34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然后提出: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呢?这个学习环节的处理,建议老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如下面的“找一找”,也会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2.地图转绘 假设上一环节采用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这样就会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 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和南部濒临哪些海,连接哪个大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连接太平洋) 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并举我国的案例让学生加以体验。 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35图2.6“大洲的分布”。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 亚欧大陆分属于哪两个大洲?(亚洲和欧洲)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不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大洲包括大陆) 7.评价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 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8.读图回答 多媒体展示“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四大洋面积的比较(来源于教材P37和P36图)”,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9.评价点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 11.评价点拨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此,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12.辨认界线 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多媒体展示的下列问题。 (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 (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5)投影展示课本P35图2.7“亚洲与欧洲、非 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让一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分界线。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 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师生共同完成重要的大洲分界线总结。 图画图话,感悟提升 课堂小结,整合思路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大洲和大洋,多媒体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大洲大洋链接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识,以加深对上一章知识的领悟。 这一节学习的最重要的知识是大洲分界线,我们可以用多样化的图形帮学生实现感悟提升。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一下大洲分界线的相关知识。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记住大洋的“邻居”──四大洋濒临的大洲有哪些。 开心辞典,检测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