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6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观摩课《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教案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宋 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

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

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21:02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观看,倾听,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板书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了解历史上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科学们也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
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讲述】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即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播放实验的视频】
观看视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呢?
思考、讨论、交流。得出: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一小部分带正电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
由此得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讲述】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沿着不同轨道运转。
【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倾听,理解。
培养学生建立将微观问题模型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环节三、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得出:
1)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带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构成的,特殊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投影总结】
【课堂练习】请根据氧原子的信息,分析氧原子的构成,并说明氧原子不带电的理由是什么?
思考,交流表达。
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四、课堂小结(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21:45 | 只看该作者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宋 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5.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
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 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2)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略)。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倾听,理解,记录。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倾听,思考,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帮助学生建构微观模型。
【问题3】观察图3-12所示的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三、认识离子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要想达到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倾听,思考。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问题4】教师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然后提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结合生成生成氯化钠?”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交流大致得出:钠原子应该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应该得到1个电子,就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学生观看,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作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
加深学生对氯化钠形成的微观理解。
【问题6】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什么是离子?离子又可以分为哪几种?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1)离子的概念,就是带电的原子;(2)离子又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先数字后正负,“1”省略不写)来表示离子。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7】原子和离子是可以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请同学们思考原子和分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交流,并概括总结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探究原子质量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原子的质量。
【投影】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
倾听,并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直接使用很不方便;并思考有什么可以更方便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述】利用投影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问题8】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讲解,自己总结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9】同学们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课堂练习】(略)
倾听,理解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表达,得出: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交流得出下列表示式:
完成练习,并交流方法。
1)通过图示的方法,将抽象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地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投影】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
【问题10】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
【问题11】观察表中数据,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引导看书】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课本62页,我们可以查阅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看书62页和53页表格,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环节五、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2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宋 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5.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
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 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2)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略)。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倾听,理解,记录。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倾听,思考,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帮助学生建构微观模型。
【问题3】观察图3-12所示的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三、认识离子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要想达到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倾听,思考。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问题4】教师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然后提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结合生成生成氯化钠?”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交流大致得出:钠原子应该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应该得到1个电子,就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学生观看,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作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
加深学生对氯化钠形成的微观理解。
【问题6】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什么是离子?离子又可以分为哪几种?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1)离子的概念,就是带电的原子;(2)离子又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先数字后正负,“1”省略不写)来表示离子。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7】原子和离子是可以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请同学们思考原子和分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交流,并概括总结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探究原子质量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原子的质量。
【投影】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
倾听,并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直接使用很不方便;并思考有什么可以更方便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述】利用投影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问题8】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讲解,自己总结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9】同学们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课堂练习】(略)
倾听,理解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表达,得出: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交流得出下列表示式:
完成练习,并交流方法。
1)通过图示的方法,将抽象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地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投影】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
【问题10】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
【问题11】观察表中数据,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引导看书】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课本62页,我们可以查阅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看书62页和53页表格,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环节五、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20: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