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1:28:29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观察物体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龙光旭        执教时间        12月5日



标        知识
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
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重点        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        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读懂情景→提出问题 →交流展示→形成结论→自我测评→巩固练习。       
创境激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合作探究        二、尝试与探究
   (一)我会探究例1:
     1.观察:仔细观察小药箱,说说在自己的角度观察的小药箱是什么样的?变换位置再次观察又是什么样的?
   2.思考: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判断:课件出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小药箱的样子,推理出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汇报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上面、前面、侧面
    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看到它的三个面的样子。
  (四)合作探究: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总结提升:看到的两个或三个面一定是相邻的面,不可能是相对的面。
   (二)我会探究例2
     1.观察:仔细观察桌面上摆的圆柱和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什么图形?
     2.猜一猜,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给出图形,让同学们猜一猜)
     三、发现与总结
     我们发现: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四、应用与实践
      1.出示一个正方形的面。
    提问: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2.出示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利用学具小组合作猜一猜,两个物体可能是什么?看哪一组的想法最多?
      3.拓展思维: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学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出示《题西林壁》
      全班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拓展应用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总   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122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上面看
形状不同       从左面看
从前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1:28:34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图形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龙光旭        执教时间        12月8日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
        能力
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情感
目标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合作探究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拓展应用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总   结        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1:28:4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鸡兔同笼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龙光旭        执教时间        12月8日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能力
目标        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情感
目标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
1.出示例1
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
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
3.尝试、探究
1)、猜测、列表法
师:猜一猜鸡和兔可能有多少只?(生猜)
师:“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师: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的来猜。(课件出示表格)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师:如果先猜有8只鸡和0只兔,就有几只脚;和题目中26只脚相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怎么办?如果再猜有7只鸡和1只兔,就有几只脚,脚的只数怎样?(还少);如果把兔的只数再增加1只,鸡变为多少只,脚有几条?发现了什么了?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鸡和兔的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总只数增加2只;反之,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2只。这个2是怎么来的呢?
按照这样的方法试下去,能不能得到鸡和兔的只数呢?你们感觉这种方法怎样?
生:当头和脚的只数较多时,用一一列举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2)、假设法
A、假设全是鸡
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少了26-16=10只脚,需要把鸡换成兔,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口头检验。
B、假设全是兔
师: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桌边讨论边写算式。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师:这是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就有4×8=32只脚,这样比实际的脚数多了32-26=6只脚,需要把兔换成鸡,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脚,这多的6只脚就需要把3只兔换成3只鸡,这样就有6÷2=3只鸡,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
师:在列表、画图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假设法)
C、总结方法:算术法。
小组合作交流,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②集体反馈。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
3)、方程法: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师: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题目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       
拓展应用        133页5题、6题。       
总   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本节课都学习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回应引入时的古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32-4X =26         (师生共同解方程)
32-2X =26
2X =32-26
2X =6
X =6÷2
X=3
8-3=5(只)
答:(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1:28:47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数字与编码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龙光旭        执教时间        十二月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力
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目标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检验证明、形成结论  知识迁移、自我测评  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理解情景、提出问题       
创境激疑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合作探究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拓展应用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总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       
板书设计       
数字与 编码(二)
                      ——身份证
   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

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
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
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
第18位为校验码。       
教学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16: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