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山水》扩展资料

  桂林简介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人口和民族

  桂林市现有总人口476万人,市区人口62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85.22%。

  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气候条件: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平均温度19.3℃。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4℃~8℃。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山水的由来  ??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许马上就会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带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进而联想那细雨空朦、烟岚缭绕,如情似梦的绝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进一步了解到一个个与山水相关的优美动听的故事,那么,你会对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韵更加心神领会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时,桂林这个地名都还没有呢!

  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

  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观"。麻姑喜不自胜。

  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

  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牡丹。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才有"桂林"这个地名。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她骑上一匹快马领头,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经过长途艰难跋涉,终于把马群赶到了桂林。

  嫦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样,将马群变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这里放三座,那里垒五堆,东边置一座大山,西面摆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当年的领头马啊,那马鞍山就是当年嫦娥坐过的马鞍呢......

  那些石马也象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山上长满绿树,浓荫覆盖,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奇巧啦。嫦娥巧摆石山,使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配上原来的桂花树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园。遗憾的是没有水,比起杭州西湖来,就显得美中不足,略逊一筹了。

  嫦娥想仿效织女,到瑶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发觉,将织女监禁起来,并派天兵天将把瑶池看管得严严实实;就连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绞尽脑汁想办法,赶巧南海观音正从桂林上空经过,被桂花的冲天香气吸引,便循香察看,见到这里处处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赞口不绝。可当她环视四野,纵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叹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条江河,损折了许多灵气。"

  嫦娥一听,正中下怀,忙不迭跑到菩萨面前道:"大师所言极是,我正为此发愁呢!" 菩萨闻言玉口一开:"这有何难,你只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会清波荡荡,水到渠成。"

  嫦娥听了,顿时愁云尽扫,笑逐颜开,谢过观音,接过净瓶,就要去开河道。菩萨一再嘱咐嫦娥,时日五更,一定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不许擅离一步。

  仙姑满口答应。在群山之间选择了一条理想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绕山环,交相辉映的绝妙佳境。接着,她飞回月宫,取来种树的花锄,按照选定的走向,落锄开去。于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迹般地开了出来,有如游龙走蛇,曲曲弯弯。当嫦娥从兴安经桂林,把河道开到阳朔后,已是四更光景。往南,沟通西江水系,还有几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为止,那么阳朔以南的大片土地将永远干旱。她沉思良久。左右为难......

  天鸡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气陡生,决心冒着被观音惩罚的危险,将河道向如今梧州的方向赋去。

  当嫦娥开出北起兴安,南通西江的数百里逶迤长河之时。太阳神曦和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大吃一惊,慌忙把净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缓缓南去,桂林顿时水光潋滟。倒影生辉,增添了千种姿态,万般妩媚,变成山水甲天下的宝地啦!

  可是观音老母的净瓶,此刻也失去法力,从兴安随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鸡潭就不动了。从此,净瓶化为石山,就是现在的净瓶山。为此,观音大为生气,责令嫦娥归天。桂林的百姓与嫦娥分别时,真是哭声百里,泪满江河。为了记住这次离别,就把这条河取名离江。江从水,后人就改写?quot;漓江"。

  嫦娥回宫后,只能倚窗俯视人间,欣赏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时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涟涟。那泪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丽的榕湖和杉湖。

  此后,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经营,桂林山水就逐渐扬名天下啦。

  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7公里,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道,东西长240米,南北宽50-90米,约形成于60万年以前,下层河道仍在发育中。

  芦笛岩呈马蹄形,洞口高于山下平地26米,洞深240米,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览路程500米,洞底面积1.49公顷。

  芦笛岩以玲珑、瑰丽、虚幻、雄伟著称。洞中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玄妙无穷,变化多姿,景物密集,曲折萦回,洞天高阔,气势雄奇,极造化之神妙,素有“大自然艺术之宫”的盛誉。

  芦笛岩原来入口狭小,1959年后重新发现,经精心设计,装了色彩缤纷的灯光,1962年正式开放。洞内著名景点狮岭朝霞、塔松傲雪、高峡飞瀑、原始森林、盘龙宝塔、帘外云山。远望山城、云台揽胜、红罗幔帐、幽景听笛、双柱擎天、雄狮送客等数十处。岩内存有唐宋元明乃至民国初年壁书70余件,是研究桂林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读《桂林山水》里的“啊”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语气词“啊”多次出现,而每一处的读音又不尽相同。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ā”,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基本声音。当它单独使用时,发它的本音,读作“ā”。如果它用在句子的末尾时,它的读音会受它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他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 或zi、ci、si时,“啊”读作“ra”或“za”。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山水》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教《桂林山水》

  一、润物细无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齐读课文,并配上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优美旋律,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简要绘画。课文最后一节从整体上描写了桂林的山水,引导学生简要画画文字内容,让学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4、展现桂林风光图画,本人从网上下载了系列桂林风光图,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二、解落三秋叶

  古人这句诗,意思是说风吹散了秋天的树叶,只留下主干。本人借此来说明阅读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面对纷繁信息要能处理筛选。。本文特点虽适宜审美感受,吸取精神营美,但其结构特点也适宜进行筛选信息的训练。可以说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责无旁贷。

  1.选择主要信息。先作提示,课文第二、三、四节分别围绕一句话来写,请你划出来。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圈划。然后通过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关键信息是:“漓江这样的水、漓江这样的山,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形成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通过信息处理把握作者思路,形成整体印象,系统的功能大于部分。先作提示:这篇课文的顺序是总—分—总,用这样句式说话。桂林的山水先总写_________,再分开写_____________,最后又总写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句悟其神”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古人读书特别讲究推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写香菱学诗到这两句想:“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真见了这景的,再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这两个字来。合上书一想,就是鉴赏。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可,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四、积学以储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3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外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记金华的双龙洞》预习解析

   
  ● 重点生字

  浙:zhè 〔浙江〕

  a.古水名,今中国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亦称“渐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于中国东部。

  笔画数:10;部首:氵

  造句:浙江是叔叔的故乡。

  罗:(羅)luó

  捕鸟的网:罗网。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散布:罗列。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用罗筛东西:罗面。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同“脶”。姓。

  笔画数:8;部首:罒

  造句:这些鸟儿自投罗网,都撞进网子里来了。

  呈:chéng

  显出,露出:呈现。呈祥。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报。面呈。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呈文。呈子。古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笔画数:7;部首:口

  造句:随从恭敬的把东西呈现给他的上司。

  郁:(①②鬱)yù

  树木丛生:郁葱(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闭。忧愁,愁闷:郁闷。郁悒(苦闷)。郁愤。郁怒。郁积。郁结。郁忧。抑郁。有文彩:郁郁(a.文彩显著;b.香气浓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闷)。香气浓厚:郁烈。馥郁。姓。笔画数:8;部首:阝

  造句:由于长期的紧张工作,他患上了忧郁症。

  聚:jù

  会合,集合:聚合。聚会。聚积。聚集。聚谈。聚拢。聚齐。聚餐。欢聚一堂。物以类聚。凝聚。聚沙成塔。散

  笔画数:14;部首:耳

  造句:这次聚会来了很多名人。

  适:(適)shì

  切合,相合:适当。适龄。适销。适度(d?)(程度适当)。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舒服:适意。舒适。刚巧:适中。适值(恰好遇到)。适可而止。刚才,方才:适才(刚才)。适间。往,归向:无所适从。旧称女子出嫁:适人。

  笔画数:9;部首:辶

  造句:这条裙子她穿真合适。

  昏:hūn

  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媙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暗而无光:昏暗。昏黑。惑乱:昏愦。昏聩。昏庸。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古同“婚”,婚姻。晨晨

  笔画数:8;部首:日

  造句:每到黄昏,爷爷奶奶都要外出散步。

  稍:shāo

  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稍稍。稍微。稍许。稍纵即逝。稍shào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

  笔画数:12;部首:禾

  造句:这幅画颜色稍微有点深。

  额:(額)é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僶)。牌匾:门额。匾额。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笔画数:15;部首:页;

  造句:这是额外的收入。

  兀:w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笔画数:3;部首:儿

  造句:前面的山峰陡峭但不突兀。

  臀:tún

  屁股:臀部。丰臀。臀鳍。前后臀尖。

  笔画数:17;部首:月

  造句:这个孩子最怕往臀上扎针。

  ● 重点词语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浙江、森郁、合适、臀部、昏暗、稍微、额角、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气势、余外、石笋、颜色各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怎样把游览中的体验写清楚、写具体。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课文重点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