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说说《小珊迪》

  《小珊迪》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小珊迪靠卖火柴来维持自己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悲惨地死去。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在读懂每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地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从珊迪的悲惨遭遇中感受他诚实、善良的高尚品质及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相待的温暖。

  2、学会生字新词。

  3、会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4、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

  1、正确运用归并法分段。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小珊迪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思想熏陶。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出示五环节)下面具体来谈一谈。

  一、音乐激情、谈话导入

  1、播放《我们多么幸福》,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童年的美好。

  2、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在另一国度,有一个叫小珊迪的小男孩生活在饥饿、痛苦之中,但他人穷却志不短,他那美好的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人心。

  3、通过对比设疑,引入新课。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音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定下情感的基调,为学生深刻体会小珊迪的不幸及高尚品质打下情感基础。2)、注重课内课外的联系、对比,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1、采用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

  2、在听读、自读、分角色读的基础上组织讲讨论分段,突破教学重点。

  这样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能力。在分段的引导上符合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诊认知规律。

  三、演叙情节、品文明意

  大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及课文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演叙悟品读的方法来开展教学。下面我就分两个方面来谈谈。

  1、在教学N01段时,我是这样做的:

  1)、让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表演课文所描绘的情节。(表演的内容是:地点:旅馆门前;人物:我、我的朋友、小珊迪;情节:求买火柴)

  2)、让学生结合表演情境有感情地叙述表演过程。形式:独叙、互叙、指名叙。

  3)、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小珊迪怎样要求我买火柴及卖火柴的急切心情及原因。

  4)、品读词句:“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联系上下文理解:断定;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读文,注意读出小珊迪乞求的语气。

  6)、总结学法:看表演、叙情节、明内容、品词句、感情读。

  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化、显现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情浓郁的学习情境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观察、表达能力,掌握了学习下文的方法,实现了刚才提到的大纲的要求。

  2、在NO1段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因此在NO2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过程这样安排:

  1)、出示学法及教学提示:

  (1)、看表演;(2)、叙情节;(3)、明内容:小珊迪脸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品词句:“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联系上下文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2)、让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表演课文所描绘的情节。(表演的内容是:地点:旅馆——》小珊迪家;人物:我、小珊迪、小利比;情节:叫弟还钱,临死念弟。)

  3)、按学法自学课文。

  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动之以情、熏陶思想

  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因此,学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谈话:

  1、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因什么而感动?

  2、明白:(诚实善良)(善良)看珊迪

  小珊迪————————》我——————》{

  (打动)决定照顾小利比

  3、音乐渲染:如果我们每个人才能这样真诚、友好相待,那该多好啊!这不正如那首歌所唱的吗?播放《爱的奉献》。

  4、小结: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就与开头相呼应,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思想熏陶,达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的要求。

  五、扩散思维、学以致用

  教学结束时,我提出:“在你身边的人中,谁具有的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令你感动?具体表现在哪?请大家写下来。”以此来扩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落实大纲提出的:“要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的要求。

  板书设计:            小珊迪

  求买火柴

  让弟还钱 } 诚实善良动人心弦

  临死念弟

  这样的板书设计,言简意明,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了文章中心,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黄继光》(选学课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⑤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教师可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黄继光》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课文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的重点内容是8—11自然段。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子弹像冰雹,似暴风雨,身负重伤的黄继光眼看完成不了任务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爬近了敌人火力点,两次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最后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颂歌。

  这篇课文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

  容,感受革命英雄主义,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一方面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黄继光的故事,了解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情况。教师事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剪辑电影片段、制作投影片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学难点。教学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抓住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归并。如第7—11自然段,分别写:战友受伤、牺牲;黄继光也负伤了,仍顽强向前爬;黄继光扔出手雷;黄继光晕倒;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口。这5个自然段可归并为: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3?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学会抓重点词句。如第8、9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顽强”这个重点词,在初步理解词义后讨论:你从哪里体会到黄继光的顽强?第11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张开、猛扑、堵住)来体会舍身堵枪口的壮举。

  (2)学会前后联系。黄继光的壮举是与整个战斗过程相联系的。要引导学生思考: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又站起来”的。让学生从战斗的激烈、情况的紧急以及黄继光的处境这几方面来全面理解英雄的壮举。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复述训练,从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插图、挂图(或课件、电影片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适当补充叙述一些战斗情节及黄继光的心理活动),在复述中加深理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抓住关键的句段,让学生充分地读,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如:

  (1)“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黄继光身负重伤,仍顽强地向前爬。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朗读时应慢一些,有力些,并注意适当的停顿。而“更近了”的语调应上扬,突出“更”字。

  (2)第9自然段写黄继光“站起来了”,在三个短句中连用三个感叹号。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竟然站起来了,而且是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多么令人惊讶、赞叹!朗读时要怀着对英雄崇敬的心情,把握好赞扬的基调,读“啊”“站起来了”“暴风雨一样”等词要加重语气。

  (3)第11自然段,对描写黄继光壮举的词语(又、张开、猛扑、堵住)应重读,突出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献身精神。

  5?注重创设情境。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观看《黄继光》影片、图片,讲述英雄黄继光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揣摩描写火力凶猛,黄继光处境万分危险的句子,如子弹“比雨点还密”,“像冰雹一样”,“暴风雨一样”等,将话变成“画”,入境悟情,体会情感。

  6?关于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识字。“营”“枪”“膛”是后鼻韵母,“愤”“艰”“肩”“顽”“晕”是前鼻韵母,要认真分辨。“营”“持”“务”“牺”“晕”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正音。指导写字时,“黎”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笔写成“勿”,“牺”右边不要多加一笔写成“酉”,“仇”右边不要多加一笔写成“丸”。

  对笔画繁多的字“黎”“愤”“膛”要认真观察间架结构,把各部位写匀称。

  7?关于“思考?练习”。第二题不必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只要了解课文依次写了“进攻受阻”,“主动请战”,“艰难前进”,“舍身堵枪口”几部分内容,再把每部分主要意思连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打比方写法的作用,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教学时要联系句子,通过比较,加深体会。但注意只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不宜拔高要求,过多讲解比喻的写法。

  第(1)题“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

  第(2)(3)题都写子弹的多、猛烈。前一题写黄继光的处境非常危险,后一题强调黄继光的勇敢顽强。

  第(4)题写战士们冲锋时势不可挡。

  此外,本题还可以进行拓展性练习,在应用中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8?根据选做题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收集并阅读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召开“我崇拜的英雄人物”

  故事会。也可以收集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图片,在班上举办小型图片展。

  四、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例析:

  课文的第7-11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这一部分一方面讲了处境艰难,另一方面讲了顽强战斗,把黄继光放到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描写,通过他的行动表现他顽强战斗、英勇献身的精神。

  困难一是“黑暗变成了白天”、“炮弹在周围爆炸”;二是“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三是“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他的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顽强表现:“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黄继光晕倒了”,“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五、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援助朝鲜人民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朝鲜人民军击败。于是美帝国主义亲自出马,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15个仆从国家的军队,公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企图吞并全朝鲜。与此同时,轰炸我国安东(今辽宁丹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抵抗美日侵略军,至1951年7月,中朝两国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把敌人赶至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美军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灭敌军100万人,打破了美国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企图,援助了朝鲜人民,巩固了我国国防,保卫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上甘岭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粉碎美国侵略军进犯的战役。上甘岭,山名,在朝鲜金化城以北。1952年10月14日,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的两侧高地。志愿军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对来犯之敌进行了英勇还击。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敌人向仅3?7万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低一米多,阵地数次失而复得。经过反复争夺,此次战役于11月25日胜利结束,共打垮了对方数百次冲锋,歼敌2万5千余人。

  黄继光 (1930—1952)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担负爆破任务,在掷完手雷,打垮敌人几个火力点后,在身负七处伤的情况下,毅然用胸膛堵住敌碉堡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黄继光简介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黄继光(1931—1952),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现继光镇)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收拾黄继光遗体的经过

  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原型首次披露:收拾黄继光遗体的经过。

  今年1月8日,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生活原型王清珍披露了收拾黄继光遗体的经过——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攻打上甘岭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

  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黄继光》一课中有这样一句:“战士们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对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校老师意见不一。有的老师认为,这句话是把“枪弹”喻作“雨点”。有的老师则认为,这句话说枪弹“比雨点还密”,枪弹和雨点之间不存在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关系;况且,枪弹再密,也不可能比雨点还密,所以本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教师教学用书》上说这一句是比喻句,而我却更认同后一种说法。这句话究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恳请贵刊“问讯处”为我指点迷津。

  这一句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所谓兼用,是指同时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比雨点还密的枪弹”是比喻的变化形式,本体是“枪弹”,喻体是“雨点”,比喻词是“比”。这种比喻的变化形式,修辞学著作上称为“较喻”。

  “较喻”指比喻中有比较,即在某一相似点上,本体超过或不及喻体。这种比喻的变化形式,在名家名篇中常可见到。例如:

  ①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③我们四川还有人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例①②本体超过喻体,称为“强喻”;例②③本体不及喻体,称为“弱喻”。这样的比喻,可以使本体的性质、情状显得更加鲜明、更为突出。这四例都是明喻的变化形式,它们的比喻词分别是“比”“比”“不如”“不及”。

  另外,“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又是夸张手法,因为事实上“枪弹”不可能比“雨点”更密集的。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与夸张的兼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可说成用了比喻和夸张。如果只要求说出一种修辞手法,那么应该是比喻,而不是夸张。(

  战争与和平――《黄继光》教后随笔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朝鲜战争,这一切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它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整个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和平的背后是战争。

  可平时我们是怎么教学生们的呢?无非是强调热爱和平,这当然没错,但我们从未告诉学生和平是怎么得来的,它绝不来源于高呼我是爱和平的,也绝不来源于仁义道理。实力的大小是维护和平的唯一法码。也许四年级的学生太小,不懂那么多,但我们至少应该告诉孩子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使我们的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了强者。

  写的这些,可能有些极端,但这是真理,因为弱者是没法谈和平的,强者不仅来源于实力,更来源于精神。想起那一衣带血的日本人曾指着一艘陈列的旧军舰对其子说:“当我们打败了北洋水师,我们就成为了强国”;我们也应指着插图对学生们说:“当黄继光睹枪眼的那一刻,巨龙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可爱的草塘》(选学课文)

  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看完了,时间一长,觉得没意思。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问我:“姐夫,呆腻了吧?我领你去散散心好吗?”

  “上哪儿去?”

  “到野地里去。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

  我说:“去就去,你不怕,我还能怕?”

  说走就走。小丽挎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不多时就来到草塘边上。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乍着小丽那自豪的模样,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冬天?冬天更好玩啦!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天越冷越好,冻得野鸡连眼睛都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来了。别看狍子跑得快,在雪地就不行了,腿陷在雪坑里再也拔不出来,眼睁睁地让人逮!”

  “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

  “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

  “你自己看嘛!给你一说就没意思了。”小丽知道我又逗她,故意关上了话匣子。

  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喊:“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我逮着逮着,忽然哗啦啦一阵水点儿落在我的脸上和身上。下雨了吗?我抬头一看,是小丽捣的鬼!她淘气地笑着:“你真是贪心不足哇,篮子都满了,再往哪儿装呀?”

  我恋恋不舍地上了岸。小丽问我:“你知道这鱼是哪儿来的吗?”

  “那还用问,有水就有鱼嘛!”

  “我是问你这里有河没有?”

  我举目四望,茫茫的一片草塘,哪里有什么河呀?小丽紧走几步,拨开眼前的芦苇。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