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今天,教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变化,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处自由读全文)

  2、请把你标记的地方在读两遍,感受一下,为什么产生了变化呢?

  初步认识(可怜)――知道真相(同情)――悲惨死去(感动)

  3、把你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读人大家,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指名分段朗读

  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小组交流,画出课文中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全班交流汇报

  2、教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那些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想象:(投影呈现)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教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指名诵读此句

  A 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指名诵读。

  B 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C 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D 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2、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3、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人。是______人。

  指名回答,上台板书。

  教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那些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学生说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

  4、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读此句。

  五、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又怎能忘记他给了我们无数的启示。现在,面对我们大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现在你以做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儿童的身分给小珊迪写一封信,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默读课文,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生——发现,请求——乞求”两组词,能用“猜想、断定、诚恳”造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对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小珊迪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通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不同地点,给本篇课文分段,从而懂得记事文章分段的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师范读引入课题。

  (一)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

  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老师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不幸被马车撞倒,最后悲惨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15.小珊迪

  二、激发感情。

  (-)请同学自由轻声读全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受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二)请同学默读全文。

  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三)学习生字新词。

  纠jiu 纠缠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e 是量词合+皿与盘、盆字形上的区别。

  乞:qi 乞求“乞”不要写成“气”

  猜:cai 平舌音

  轧:ya 轧死

  ya 轧钢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二)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强烈。

  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

  (三)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看出来。

  小珊迪的外貌(穿着、脸、脚)

  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

  (五)齐读第8节,思考:

  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

  猜想:猜测(可能)

  断定:下结论(肯定)

  2.再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

  顺序不可交换

  因在后来我想到……所以我断定……

  出示句子:

  诚恳:真诚而且,恳切。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

  (六)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小珊迪的处境?

  寒冷 饥饿

  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

  二、学习第二段。

  (一)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

  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

  (二)板示:这个男孩子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

  问:“找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

  (三)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小珊迪饥寒交追,又不幸被马车撞倒,在生命垂危时,仍委托弟弟送还应找的钱,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么品质?

  有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

  小结: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

  四、学习第三段。

  (一)默读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后的生活。

  因为他无限深切地关怀弟弟,他俩相依为命。

  (二)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

  很善良

  (三)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

  (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1.什么叫目不转睛?珊迪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

  表现他很惊喜,很感激我。

  2.“消失”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

  消失,消逝,没有了。

  珊迪死了,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

  3.齐读第14节,仔细琢磨词语,读出感情来。

  指导朗读。

  4.齐读第三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怜的珊迪终于死了。“我”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感情朗读揭示中心。

  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六、小结。

  珊迪是个小孩子,诚实善良,却悲惨地死去了,如果珊迪这次未遭车祸死去,那么他的命运,弟弟的命运又将如何呢?(组织讨论)

  像珊迪这样的穷苦孤儿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八、课外阅读

  板书:      15、小珊迪

  饥寒交迫 寒冷: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在饥饿寒冷中度过,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出示录像),你们看,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靠给富人擦皮鞋换取一个铜板,看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生:很可怜。

  生:很艰苦。

  师:小珊迪就是这千千万万中和一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知道了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生:有一个小男孩卖火柴给一个先生。

  生:小珊迪、小利比他们是孤儿。

  师:看来,大家对小珊迪有了初步了解,作者也用文字描述了小珊迪,他是怎么描绘的呢?请大家读读书。

  (生读小珊迪外貌的句子)

  师:去掉一些词再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师:加上书上的这些词,再读一读。

  指导读。

  师: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段话的感受。

  生:小珊迪很可怜,穿得很少,家里很穷,脚冻得通红。

  师板书:又冻又饿

  师:又冻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怎么说的呢?把珊迪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读课文)

  师:我看到一位同学是这样划的,(出示屏幕)和你们一样吗?自己读这几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这段话)

  师:手里捧着一盒火柴,又冻又饿的珊迪向我们走来,他向我们说(师生分角色读)

  师:珊迪只是一个又冻又饿的可怜的孩子吗?再往下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我还知道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生:珊迪快死了还担心弟弟。

  生:他被车子撞倒了,还让弟弟送回四个便士。

  师:你看,用心读书的孩子就是收获大。原来,珊迪是被马车轧伤的,看看课文第13节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师帮助)

  师范读。

  师:在这种情况下,珊迪还让弟弟送还那四个便士,你们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诚实)

  (再指名读这段话)

  师:这时候,又冻又饿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可是他却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受了伤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治病?可是他却没有忘记弟弟送还找回来的钱,多么诚实的孩子啊!

  齐读这一节。

  师:从小男孩子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的珊迪的诚实,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小珊迪会对那位先生说些什么呢?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指名读(躺在病床上说的话)

  师:想一想,小珊迪快要死了,他会怎么说呢?

  (生再读,读得很好)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认为小珊迪快要死了,应该用尽力气来读?

  师: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生:关心弟弟的人。

  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师:作者也就是文中“我”,看到又冻又饿的珊迪,深深地被他的诚实善良打动了,“我”握着珊迪的手说会照顾他。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生说)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个动人的故事。

  (课件出示文中故事的图片,共同欣赏故事的画面)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珊迪说些什么呢?

  生:珊迪,虽然你死了,但是你的美好的形象留下了印象?

  生:珊迪,你的童年真是太悲惨了。

  师:老师也被你说得话感动了,也想对珊迪说一些话:可怜的小珊迪受了伤,还让弟弟送还零钱,临死前还牵挂弟弟,多么诚实善良啊!

  师:你们都想对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把这句话写在文中图片上面吧。

  (教师走动,提醒写字姿势)

  生:小珊迪,你死了,但你的美好的品质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生:你深深地感动我,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和你的故事。

  生:你的美好品质将永远留在人间。

  生:小珊迪,你这么关心人,又这样诚实,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师:这么动人的故事,回去以后,把它说给你的家人听,讲给小朋友听,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课课练

  【应知应会】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重点难点例析】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练习给课文分段。例析:

  第二段是重点写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双腿。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去了。伤势很重,说不定会死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小珊迪首先想到是让弟弟替他把应找回的四便士交给买主。小珊迪的家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贫苦,他是多么需要钱啊,可是他却那么诚实,不该属于自己的哪怕一个便士也不要。即使生命垂危,仍要把该找还给买主的钱送去,这是个多么诚实、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小珊迪在他生命垂危、万般疼痛之际,他最牵挂的是弟弟而不是自己。从中看出小珊迪是多么善良啊!

  【课课练】

  A组

  一、读准拼音,写出汉字组成词语。

  jiū chán    qǐ    shì     zhì

  (     )  ( )求  (  )者   品(  )

  bǎo  jī      gù   lǚ guǎn

  (  )受( )寒   照(  )  (     )

  二、区别形近字,分别组成词语。

  三、先读句子,然后讲解加粗的词。

  1.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下面的提示,请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段意。

  第一段:白天发生的事。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晚上发生的事。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对小珊迪的同情和赞扬。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断定(  )  信任(  )  可怜(  )

  消失(  )  照顾(  )  乞求(  )

  二、为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连词语。

  1.小珊迪(  )被轧断了两条腿急需用钱,(  )还是坚持把欠先生的钱让弟弟送了去。

  2.黄继光(  )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我军在黎明前(  )难以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3.(  )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1.他身上只穿一件(  )的单衣,(  )的小脸冻得发青。

  2.(  )的珊迪躺在一张(  )上。

  3.(  )的小珊迪的(  )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

  四、把下面次序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并在括号内标明序号。

  (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二十五岁时,华罗庚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 )从十五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功的著名数学家。

  ( )二十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废了,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十小时,从不间断。

  ( )在清华大学,他看到更多的数学家,并开始学外文。

  ( )一九三一年,二十二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教学心得
  《小珊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由于本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先从人物外貌初步感受小珊迪的可怜,再从他卖火柴的四句对话中进一步感受他的饱受饥寒而可怜,接着重点品读了9——11自然段中小珊迪弟弟说的话,充分体会到了小珊迪命运的悲惨和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再从小珊迪临死前对弟弟的话来体会小珊迪的善良。这样的教学流程重点突出了对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读来认识人物。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平时怎样来认识人物着手,引导学生知道认识任务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来认识人物。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令人辛酸的画面,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叙述的情境中,很好地把握住了本课的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烁烁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从而通过教师简单的语言介绍,让学生对小珊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我是这样引导的:谁来读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来读读行吗?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吗?在初步认识小珊迪的外貌的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去认识小珊迪。教师又引导说:作者对珊迪的描写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语言)今天我们就通过研究珊迪的语言来走近珊迪,认识珊迪。出示小珊迪卖火柴时与先生的对话:

  他对我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要。”我的同事说。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可是,我们并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但是当我掏钱地时候,却发现没有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

  在这段话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小珊迪为什么要想了一会儿?什么叫乞求?来引导让学生想像街头乞丐的样子,进行模仿,采用同桌练读,学生表演读,师生分角色等方式进行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珊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二、补充说话,走进人物心理,进一步认识人物。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许多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于是在这里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肖像说话:“同学们,小珊迪被撞得这么严重,他为什么会撞得这么严重呢?他换了零钱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有的说小珊迪是太急于把钱还给人家了,有的说他为什么不拿钱去治病呢?有的说小珊迪被撞得那么严重还让弟弟把钱送回来真是一个守信的人,有的说……这样利用课文的空白补充对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感受。

  三、说话练习,情感升华,学习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让学生和小珊迪直接对话,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因此在上完这节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同学们,小珊迪虽然很可怜,但他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样的的说话练习,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住课文的思想哲理,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样的语文训练,很好地演绎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内涵。随着老师成功的情感调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自身的情感不断地得到了激发,自然而然地,逐渐地达到了与作者、教者的情感共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教学片段案例与反思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31课《小珊迪》,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教学片断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几句话: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两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感动了?生:因为可怜的他都快死了,还能记着小弟弟。师:我们大家一起读这几句话,共同感受一下可怜的小珊迪所处的处境。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读到这儿时,老师声音变了,由于小珊迪的善良使我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坐的学生抬起头,有不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尤其是单亲、父母离异的孩子更是这样。

  学片断二,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小珊迪的腿被轧断了应该住在医院,怎么躺在一张破床上?”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腿被马车轧断了,没钱看病,司机跑了,就躺在自己家的一张破床上;也有可能自己就没家——连一张破床也没有,是一位陌生人给他一张破床……”多好的想法啊,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可能是小珊迪乞讨的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张破床;也许是小珊迪和他的弟弟亲自做的破床;也许是他爸爸临死时留下的破床;也许是他俩流浪在街头,遇到一家已经没人住的破房子里有张破床……”“小珊迪死了,他的亲人呢?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小珊迪为什么难过地说?他的父母是什么时候死的……”有提问,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一个“感受”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合作、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合作、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情感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的内心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总之,引入生活体验,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有情,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增强语言感悟能力,这样的教材才能真起来,课程才能活起来。尊重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增进生存体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怎样读懂《小珊迪》

  先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理清文章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接下去,围绕重点,逐段阅读理解,并概括段意。

  学习第一段,要抓住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抓住他再三请求“我”买火柴时说的话,并边读边思考:这些外貌和语言描写说明了什么?从而懂得,小珊迪是个穷孩子,他饥寒交迫,这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学习第二段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小利比的叙述:“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的自述:“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的。”从中想像小珊迪受伤后仍在忍痛艰难地寻找便士的情景,进而理解小珊迪忠诚的品质。二是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想像小珊迪即将离去时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感人情景,从而理解小珊迪善良的品质。

  之后,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读中加深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深入感受小珊迪饱满清晰的人物形象和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珊迪》人物形象分析

  《小珊迪》文章情节曲折,形象典型,事件间和人物间关系明显,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是随着情节发燕尾服而逐渐显现出来的。教学中,在指导理清文章顺序时,激发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小珊迪的美好心灵,并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教学第一段时,要根据文章对小珊迪外貌、语言的描写唤起学生对小珊迪的再造想象,感受小珊迪的穷苦、困窘,并通过分角色表情朗读加强体验。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也不见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从中体验“我”的思想活动,从侧面衬托小珊迪的诚实。为认识这个美好形象打下基础。

  教学第二段时,可根据小利比叙述的“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地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和小珊迪自述的“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的”等句子,启发学生想象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也许是为了给小利比买点什么吃的,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感人情景。

  在唤起想象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优良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1: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