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说一开头,描绘了芦花村美丽的自然景色。文中多次写景,为的是烘托主题,引发人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容敌人践踏,坚决赶走帝国主义”的共同感受。接下去,文章刻画了一个机智、灵活、勇敢的小英雄形象——12岁的雨来。文章不是一下进入高潮的,而是有一个过渡,这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上夜校。小说在这里为人物奠定了一个思想基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接着文章笔锋一转,点出“引线”——交通员李大叔。这时外面咕冬咕冬的脚步声和鬼子的说话声音都能听见,说明鬼子已经近在眼前了。雨来临危不惧,沉着地将李大叔藏好,并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脚下像踩了风似的拼命往后院跑。当他被敌人捉住后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那鬼子军官满脸堆笑,拿糖果、戒指、金钱等引诱雨来,可雨来连看也不看,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敌人又用毒打来吓唬雨来,雨来根本不吃这一套,敌人的企图又一次破灭了。小说在这里,又一次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行字的上面却染上了小雨来的鲜血。敌人施尽了软硬手段毫无收获,便恼羞成怒,想把雨来推出去枪毙。但是,我们的小英雄却凭着他那高超的游泳技术趁敌人不备,一个猛子扎下去,从水底潜游走了,把敌人气得半死。

  小说在结尾部分以明快的笔调告诉人们:“雨来没有死!”并自然地结束全文。这篇文章还运用了大量比喻句、象声词,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缩写《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一个12岁的雨来,雨来的仰浮本领最高。雨来总耍水,妈妈怕他出危险,总打他,雨来扎金水里,露出小脑袋,望着妈妈笑。一次,爸爸送雨来上夜校,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那次,鬼子来扫荡,雨来的爸爸去卖席,妈妈去了娘家,雨来一个人在家。突然,交通员李大叔来雨来家落脚,躲进了地洞里,而雨来却被鬼子抓走了。鬼子一会儿对雨来说:“皇军是爱护的。”一会儿给雨来糖吃,一会儿给雨来金戒指,一会儿又抽出刀来吓唬雨来,雨来不吃软也不吃硬。鬼子把他打得两眼直冒金花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趁鬼子不防备,扎进河里了。

  乡亲们在河沿上听到了几声枪响,以为雨来死了。在远处的苇丛里,雨来露出了小脑袋。“雨来没有死!”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雨来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但妈妈不许他耍水,要打他,他跑到河沿,便一头扎进水里。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望着妈妈笑。

  到了晚上,爸爸送雨来上夜校,他在那里学会了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早晨,只听人喊“鬼子来扫荡了”。那一天,雨来正好独自在家。被鬼子追着的交通员李大叔躲进了雨来家的地洞里。而雨来为掩护李大叔,被抓了。鬼子一会儿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一会儿把糖给雨来吃,一会儿把金戒指给雨来,一会儿又打他。在雨来两眼直冒金花时,他心里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火了,开了枪。大伙儿听见枪声,都以为雨来死了。过了一会儿,河上露出一个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大伙儿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英雄雨来》中的照应

  一、景物的照应

  课文第五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里通过景物的有机照应,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美丽,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二、雨来游泳与脱险的照应

  课文结尾写道:“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里照应了第一部分的那句话:“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实际上,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强,是为下文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三、识字课本的照应

  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识字课本,也照应得很好。在夜校里,雨来跟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一次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内容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识字课本上的这两句话与第四部分鲜血滴在识字课本上的两行字上相照应,有力他说明,雨来之所以有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感情,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小英雄雨来》的反复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大家都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三写“游泳”表现雨来性格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三次写到游泳,起到了表现小英雄雨来性格的作用。

  一写游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没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写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练就了一身游泳本领。“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这句话,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并用铁头、三钻儿等很多小朋友作为陪衬,突出了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从而告诉人们雨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二写游泳:“……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雨来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重要条件。

  三写游泳:“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一段与上一段引文遥相照应。雨来能在穷凶极恶的敌人的枪口下扎进河里,安然脱险,这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强,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补一笔

  小说《小英雄雨来》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十二岁孩子的英雄事迹。雨来为了掩护区上的交通员,被鬼子抓走了。不一会儿,河沿传来了几声枪响,村里的人们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泪。鬼子走后,大伙儿都朝河岸跑去……  

  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大家呆呆地在河岸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那么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向岸上人问道:“鬼子走了?”“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如果小说在写了河沿上传来几声枪响以后,紧接着便交代雨来没被打死以及他没死的缘故,那就平平淡淡,丝毫也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为了避开这种平铺直叙的表现方式,所以作者不忙于向读者交代雨来的结果,而是调转笔头去叙述村里的乡亲们在河岸上寻找雨来尸首的情形,使读者误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而正当此时,笔锋陡转,“突然铁头叫起来:‘雨来!雨来!’。……在芦苇里,露出个小脑袋来。……”点明雨来没有死,使读者在喜出望外之余又打了个问号“雨来怎么会没死的?”急于想了解下文。顺应读者的这种心理要求,作者回过头来补上笔:“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河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合情合理地解释了雨来没死的原因,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这一补叙不仅使叙述波澜曲折,引人入胜,而且突出了雨来的英雄性格。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能从鬼子的枪弹下死里逃生,这一点是很能表现小英雄的勇敢和机智的。所以作者不肯轻易地、直接地泄露出雨来是如何死里逃生的,而是从别处下手逐步引导读者去注意这个问题,关心这个问题,等到读者急于要弄清这个问题时,才补上一笔,解释清楚。这样,雨来死里逃生的情形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勇敢和机智的性格也就因此而更加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教学建议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可读性强。可结合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时,可结合课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自读时思考: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雨来,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然后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敌两方面讨论,并让学生概括说出三、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提示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快速阅读的方法,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从本课的重点语句发问,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这句话?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发问,如,课文第六部分写雨来能够在敌人的枪口底下逃走,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有何联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几次,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第一次是出现在雨来上夜校情景下,写出了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血滴溅在课本上,用来烘托雨来热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知道,雨来之所以能和敌人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和他平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另外,课文几次出现这句话,更加突出了雨来的品质。

  关于各部分内容的概括,建议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给各部分加小标题。对每部分加小标题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基本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以下标题供参考: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搬回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四、参考资料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管桦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河北省丰润县人。早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曾任报社记者,在军区政治部剧社工作,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任研究员。在冀东农村落户期间,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现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等。

  《小英雄雨来》列标题训练

  指导学生列小标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列标题,写什么内容,定什么标题。

  本课每部分内容都较集中,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确定小标题。

  2、通读全文,围绕题目确定标题。

  本课各部分内容是围绕总题目写的。应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列出提纲,紧扣题目确定小标题。

  3、以中心段定标题。

  本课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重点段,中心句。应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段,用中心句勾股定理小标题。

  4、先理解内容,后定标题。

  可按这样的程序:读一述一议一定。即,读课文,复述内容,互相讨论,确定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细细品读,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体会课文写景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并背诵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上第2、3点。

  难点:以上第3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我们的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

  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了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

  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

  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生: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

  生:我想起了使鬼子闻风丧胆的冀中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

  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他和我们熟悉的孙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

  生:(再读)小英雄雨来

  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

  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

  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

  师:学习时间到了。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教师板书:英勇对敌)

  师:你讲得真好!

  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我认为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你读书真仔细!(教师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一说呢?

  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

  师:说得太好了!

  生: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

  生: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好吗?

  (学生自由品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呢?

  生: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就选其中的一处来说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来)“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搬会原地。”雨来原本可以脱身的,但他为了掩护李大叔,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遇险,落入鬼子的魔爪。

  生: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这一处内容来看,充分说明了雨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这个“!”也反映了雨来当时回答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

  师:你真会读书!

  生:反映雨来机智的情节还有好多处。如当鬼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人跑进来时,他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生:当敌人拿糖和金戒子利诱雨来时,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糖和金戒子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可是雨来具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为这些所动。

  生:雨来的勇敢、坚强令人敬佩。雨来被鬼子毒打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描写都反映了雨来有着顽强的意志。

  生: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一段不仅说明雨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顽强的意志,而且还说明了雨来之所以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雨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现字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举动;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面对鬼子的哄骗、威吓甚至屠刀,他始终不说出交通员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下面让我们怀者无比敬仰的心情一齐读好这段话。

  生:(齐读)“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没看见!”(大屏幕出现这段话)

  师:从同学们朗读时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被这篇课文生动的情节所

  吸引,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打动,是啊,这确实是篇好文章。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学生自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感人,情节更精彩,作者三次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

  师:哪三次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好吗?

  生:第一处是在第一自然段。“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色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第二处写在雨来“牺牲”以后。“蓝色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第三处在最后一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前流去。”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色呢?

  生:我认为第一处描写还乡河,一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二是反映了雨来家乡美丽可爱,反衬践踏家乡的日本侵略者的可恶。

  生:第二处描写有三个作用:一是点明时间,承上启下;二是依然写出了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三呢,我想还乡河上红色的“红绸子”和“鸡冠花”暗示着雨来死得伟大。

  师:你的分析有独到见解,真令人刮目相看!谁再来分析一下第三处描写呢?

  生:雨来牺牲了,还乡河仿佛也在为失去这样一位小英雄而哭泣。也衬托了当时人们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师:大家都挺会学习的,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真不错!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课文中的写景不但仅仅是写景,而是为刻画雨来这一英雄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大家喜欢这些写景的段落吗?

  生:喜欢!

  师:那请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出来,好吗?

  生:好!

  (学生背诵,时间大约3—4分钟)

  师:谁愿意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先后请了4位学生,学生背诵时,大屏幕配以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背诵,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什么地方也吸引你呢?

  生:这篇小说前后照应用得特别好。四次描写“识字课本”,不仅表现了雨来爱学习,更体现了他爱祖国。

  生: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还有好几处。如开头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照应结尾英勇脱险。前文写雨来上夜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照应下文他与鬼子作英勇斗争。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半个多世纪前,在还乡河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芦苇,还有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课后请大家在以下的作业中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项:

  1、为雨来写一则人物小传;

  2、积累文中的象声词,并体会其作用;

  3、课外阅读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管桦与《小英雄雨来》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提起《小英雄雨来》,作家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作家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5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1940年,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这成了管桦创作生涯的开端。

  初稿写成后,管桦首先请当时任鲁迅文学院研究室主任的周立波审阅。周立波被小说中主人公雨来的精神所吸引、感动,连连称赞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周立波鼓励并指点管桦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

  《雨来没有死》这篇处女作,1948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之初,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全国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管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革”中,小英雄雨来竟会成为他的“保护者”。那是“文革”初期,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对管桦一无所知的中学生,拿着皮带朝管桦步步逼近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的孩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怎么好意思对塑造出自己童年崇拜过的偶像的人动手呢?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

  风云过后,年逾古稀的管桦深知革命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他愈加魂牵梦萦“雨来”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英雄精神了。管桦说:“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管桦打算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让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终于在还乡河公园落成了。

  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如今,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成了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去处。在那里,会使人勾起一段历史的回忆,仰望雨来塑像,曾经学着雨来的故事长大的人们和正在学着雨来的故事成长的孩子们,都常常会重温《小英雄雨来》中那句不止激励过一代人的名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7: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