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有人说,水土流失再严重,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一起来看这样一段话: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我请学生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中,哪个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1:越…越来越…这个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段话中这个词用的最多。
生2:越…越来越这个词也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学生读句子)我觉得这个词写出了黄河中泥沙的来源,是由于人的垦荒造成水土的流失,水土的流失又让人们贫穷,人们贫穷了又要进行垦荒,还会造成水土流失。
生3:这就是个循环。
师:对!这个就叫“恶性循环”。这个循环好像是一条链子,紧紧卡住了人们的脖子!而这条链子正是人自己打造的。
讨论到这,我说: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水土流失跟人有没有关系?
生:“有关系,水土流失会让人的生活越来越贫穷。”
师:根据理解填空( )也就越来越深重!
学生能很快填出( 人民的苦难 )也就越来越深重!接着我放了一段黄河决口的录像,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便是治理黄河。
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当我们发现这条恶性循环链以后,能不能顺着这条链子继续挖掘更深一层的东西呢?现在我说说自己新的想法。
第一, 叫学生发现恶性循环链,充分认识这种人为破坏的严重性,使学生看到破坏环境就是人在自杀,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 当学生发现这条恶性循环链以后,我没能及时抓住时机叫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对!这个就叫“恶性循环”。这个循环好像是一条链子,紧紧卡住了人们的脖子!同学们,当沉重的枷锁卡得我们喘不上来气时,我们该怎么办?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很容易得出:“砍断链子,打碎枷锁”的结论。在这里,不但给学生渗透了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还引发学生进行了更深的思考,这便是:如何砍断,怎样打碎?人们为什么要垦荒?不垦荒能不能解决贫穷问题?怎样解决?要砍断链子打碎枷锁,我们应该从哪入手?等等一系列问题便会应运而生,而老师在充分做好准备以后,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在适时的时候,“西部开发”,“西气东输”,“小浪底工程”,“种植沙棘”等等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解决人的贫困问题的办法便会比比皆是。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黄土高原地区及黄河流域进行考察,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不但使黄河泥沙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语文课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体现大语文观思想,这也是对语文课瞻前的一个小小的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