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技术功能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使它成为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切入口。本研究拟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并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我国顺应时代的发展,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于2000 年10 月25 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1]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3]2012年9月24日至27日,由教育部和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广东省教育厅和深圳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在深圳市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展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探索、普及、融合。”[4]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5]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绝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以课程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工具,要被用来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与课程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及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9:43 | 只看该作者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可表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整合,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或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变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后,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通过“整合,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有利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上有广泛的信息源。网络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断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和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双重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可以在网上浏览国内国际新闻;利用百度功能到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或用E-mail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上的问题。这为交互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积极思维、主动记忆,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刺激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创造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去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一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海尔集团”,并布置了作业——《我所了解的海尔集团》。学生收集到关于海尔集团详细的资料,在呈现了海尔集团众多的成功事例之后,学生客观而理性地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原理加以说明海尔集团成功的经验,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海尔集团的成功得益于海尔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海尔三大战略定位准确,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注重形象,致力于海尔品牌的建设,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9:49 | 只看该作者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整合的内涵认识有偏差
当前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他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把整合简单地等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变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成了“放映员”,由“人灌”变成“电灌”、“机灌”。如果这也算是整合的话,充其量只是浅层次的表面整合。这种“整合”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知能转化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而是在学习中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创新思维,更有效地汲取相关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忽视了传统的教材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是不是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首先,助长了“形式主义”。使用多媒体不能一味采取“拿来主义”,把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如此生吞活剥、移花接木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其次,会削弱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水平,滋长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许多年轻教师认为只要多媒体教室,就找来现成课件,不假思索,鼠标一点,轻装上阵了。再次,师生双向互动不畅,教学亲和力下降。课件一放,教师就得时刻注意点击鼠标,仔细搜索,难以关注学生。教师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诸如形体动作、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语言情感的交流,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8]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技能,以保证“ 整合”课的质量。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或者没有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法。在老年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太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了。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他们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完成课件制作,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致使教师对课件不熟悉,课上操作不熟练;有的教师对硬件设备和操作平台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不熟悉,遇到类似于死机等技术突发事件无所适从。这些问题都很难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的要求,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9:55 | 只看该作者

(四)教育信息资源结构性匮乏
近几年,为配合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基础教育资源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匮乏、质量不高、有效共享和有效应用程度偏低,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未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主要瓶颈。满足实际需要的、优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现有资源在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也是学校和教师呼吁最多、呼声最高的问题。此外,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适合信息技术环境特点、适应德育教育、素质教育需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可以说,中小学目前拥有和使用的资源,既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9]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对措施
(一)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实践,就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吻合的。
(二)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
整合的目标是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发生根本变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探索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的目标。[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概述为:一是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的评价目标);二是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接目的);三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四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愿望以及学生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11]
(三)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现况,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给老师配备电脑,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Internet、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抓好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对积极参加计算机及网络技能培训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显著成效的老师给予奖励,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对教师下达硬指标,以期教师达到要求,凡开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示范课、教法研究课、教师汇报课、优质课评比等都必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加强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9:58 | 只看该作者

(四)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良好整合的前提,所以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创建教育信息资源库,要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要求,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相关建设单位,应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积极引导资源建设理念。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应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适应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积极建设以学习为主体,倡导个性发展和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选择性、开放性相结合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基于平台与工具的资源库和基于互联与沟通的资源模式。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由一般的资源库建设向开发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变。教学资源类型应由“课件”走向“组件”、“积件”、“学件”,向具有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以及学生电子作品集等方向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建设内容丰富、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免费向学校提供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建设应以学科内容为主,派生学科网站,建立精品课程库,开设学科专家博客,给教师、班级提供电子信箱,全方位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1: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