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阅读论文让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阅读论文让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王彩芸  赵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它不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良好的性情,扩充其生活经验,增加其社会生活能力。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而只有树立全面发展的大教育观,着重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使孩子的阅读量得以丰富,阅读能力得以提高,为了使学生通过读书去了解广阔的世界,作为班主任,必须促使他们从小养成爱阅读、会阅读、享受阅读的好习惯。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低年级课外阅读的训练。
一、创设情景,喜欢阅读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目前,在我国,电视普及到了家家户户,还有不少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视、网络上多的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图象,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诱惑力太强了。他们很难对读课外书籍感兴趣。看电视、玩游戏挤掉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以境激趣。我经常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室、阅览室参观,任其随意翻翻、看看,让学生在潜意识中默默地接受其熏陶,学生一下子被五彩缤纷的封面、插图、奇妙有趣的书名、丰富新奇的内容深深吸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以情激趣。我把自己喜爱的,并估计学生也喜欢的故事、儿歌等经常在学生面前,感情投入的有声有色地朗读,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接受感染,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图书通过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表达出来。我则在一旁倾听,并不时加以赞扬和鼓励,促使学生从单纯的行为模仿成为主动阅读的行为。
二、选择内容,有书可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物多了,信息量大了,要找一本喜欢的、适合自己阅读的书会花去大量时间。再加上一些家长只给孩子买教辅用书,造成孩子们面对各种读物非常迷茫,似乎“没书”可看。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阅读材料,才能提高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才有收获。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必要做好对学生的读物推荐工作。
1.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儿童又喜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画面,故以拼音读物为主,最好读物里配有插图。
2.低年级学生童趣十足,童话、寓言类的书籍学生特别爱看,我时常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这类书籍。当孩子看了一本有趣的书后,我也时常让学生在“读书介绍会”上介绍自己的书,这样运用学生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使选书工作做得更有实效。
三、科学组织,有效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大多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娱乐而读,因为没有“诵”、“摘”等阅读手段帮助记忆、积累,所以,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收效不佳,另外,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少,加之识字量少、理解力弱、阅读速度慢而缺乏耐心,还有些孩子则太过于依赖家长,没有家长的陪读、导读。自己就完全不会读书了,这些都会妨碍孩子的阅读发展。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鼓励他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介绍一些阅读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指导阅读,还要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开展读书方法介绍会,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为了使更多学生能体验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教师要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活动,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16:18 | 只看该作者

一是“讲故事”活动。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阅读,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活动,如“童话故事”、“大自然故事”、“神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们不仅认识了丑小鸭、白雪公主,而且发现了弹琴的蟋蜶,唱歌的蝉……
二是“仿编故事”活动。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故事或课外书中的故事。自己创造性的编故事去讲一讲、写一写,孩子自己成了安徒生、成了小作家。那种成功的感觉及巩固了阅读效果,也会让学生更快乐的阅读。
三是“古诗文吟诗”活动。每天利用早读中的十分钟时间教学生吟诵古诗。还有“成语接龙”活动、”诵读小品文”活动等。如果我们让孩子每天背一首小诗,读一篇短文,记一条成语,六年下来该有多少收获呢?这些用课外书“泡”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语文素养,必然会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以上三点外,抓好低年级课外阅读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合理安排,保证阅读时间。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购买了各种辅导资料,孩子每天淹没在题海中。部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课外阅读。针对这些原因,我首先从自身起控制作业量,每天中午到校后到上课前的时间不写作业,全部阅读课外书,并对家长讲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天睡前保证最少半小时时间读课外书。
二、积极评价,养成阅读习惯。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因此要在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20 22:06:55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新一轮的课改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每一个阶段又有具体的目标。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这是十分有价值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我们进行了“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兴趣的保持”的系统研究。首先我们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入手。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积级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巧用悬念 诱发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这样介绍: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 他退却了吗?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尤其是当他独自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争阅《鲁滨逊漂流记》,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喜欢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到课外读物的乐趣。
  善于利用故事中悬念,也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会兴趣横生。
 二、 延伸课外 激发欲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们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牛郎织女》、《姥姥的剪纸》这些课文,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示儿》,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负荆请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学了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则介绍其《渔歌子》系列词;学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介绍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让学生了解其词的风格……经过课内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开展交流 渲染氛围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校和班级共同加强管理。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学校动员每班设立图书角,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采用“流动管理”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各年级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学校艺术节安排低年级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产生一批又一批“故事大王”,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书汇报会,评选“读书之星”,这些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而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读写结合 培养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每人一册“采蜜本”,高年级每人一本读书笔记本。
  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把每次阅读中的收获装进采蜜本,包括新认识的字,新理解的词等等,每周都依据每个人收获的大小进行评比,评出“最勤劳的小蜜蜂”,并且发给其一只可爱的小蜜蜂,贴在教室墙上自己的头像下。这种精神上的奖励会让孩子们的热情持续不退。
要求高年级学生养成写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体验,有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了个性,丰富了精神世界,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