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段情景表演,一个面有忧愁之容,身处困境,却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杜甫,仿佛穿过千年的时间隧道,活生生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画面和雷雨声这些背景的映衬,与学生的精彩表演相得益彰。学生看得兴趣盎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二、巧借多媒体,在文中导入新问题,积累知识
语文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文本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其丰富的意蕴,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巧用多媒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寿镜吾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老师呢?”很快便有一个学生回答道:“他对待学生很慈祥,是一个很宽容的老师,因为‘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我听后摇了摇头说不准确,学生们一脸茫然。面对这种情况,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句子:“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用……”学生们立即就发现第二个句子少了两个“常”字。我接着问:“这样跟原文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很快回答道:“‘不常用’不是不用,而是很少用、偶尔用,‘不用’则是从来不使用。”当我再让学生总结寿老先生的人物形象时,学生们很快概括出:他对学生宽容但不放纵,严格但不苛刻,是一个慈祥中而又略带严厉的老师。
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找到课文里的关键词语,并且帮助学生揣摩把玩,从而挖掘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次的东西。这样,既让学生深刻领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也锻炼了学生“咬文嚼字”的本领。
三、巧借多媒体,课后引导学生扩充知识,延伸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是对课堂知识的强化,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可以增大教学的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有了多媒体的介入,可以很好的把课堂学习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教《那树》一课时,我给学生放了一段《熊出没》的视频剪辑:艳阳高照,森林里的松树苍翠、茂密,鸟儿欢唱,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突然,传来阵阵刺耳的电锯声,不久,一棵课粗壮的松树倒下,同时传来光头强得意的大笑声。这时,我说:“这是同学们很熟悉的场景,它不仅出现在影片中,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大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会说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同学们在影片的感染下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完成了,其中一名学生写道:“‘咚!’我的又一个家人倒下了。这几年来,我听到无数树木倒下的声音,看着人类建设的‘家园’却越来越美好。人类啊,你们可知道,你们的家园是以牺牲我们的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的生命是卑微的,在你们眼里,可是,你们的生命难道不卑微吗?如果你们再这样无所顾忌的破坏,有一天,你们也会落到和我们一样的下场。醒醒吧,人类!不要因为你们的无知而破坏宇宙的美好了!”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积极、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得课文的内容得到延伸。
总之,恰当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努力寻求多媒体与课堂导入的最佳结合点,以优化语文课堂,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