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03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2及“做一做”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想的美妙与魅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求出什么?如何列式?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如何计算2÷23 =?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方法:
  (1)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2÷23 =2×32 =3
  (2)利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2÷23 = (2×32 )÷(23 ×32 )
(3)2里面有3个23
  2.画示意图,探索算法。    、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线段图来探索算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可以根据题目意思画
下图






  如果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思考如何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2)指着图启发:已知23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丢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km的去。再求3个吉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3)根据思路计算:2÷23 =2×12 ×3=2×32
  结合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引导学生
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
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并经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
    (三)方法迁移,完善算法    、
    1•让学生尝试计算56 ÷512 。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2÷23 ,现在请大家尝试计算56 ÷512 。
    2。汇报交流,方法迁移。
    56 ÷512 = 56 ×125 =2
    3.思考与验证。
    师:为什么写成×125 ?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求112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56 km的15 ,算式是要56 ×15 。
    (2)再求12个112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56 ×15 ×12。
    4.用乘法验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创新的火花得以进发,实现了对算理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概括算法    ‘
    1.回到例题情境,回答“谁走得快些”。
    2.引导学生回顾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概括之后,根据情况补充“不为0的数"。
    (设计意图: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概括有两个层次:一是将本课中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进行对比,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将之前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最终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写出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对商和被除数关系的发现。
    (六)师生互评,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10 | 只看该作者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例3、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135÷9   3×9÷6   75+360÷20+5  
(75+360)÷(20-5)  75+360÷(20-5) 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A、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每次吃半片也就是12 片,1天吃3次,每天就吃12 ×3=32 (片),那么12片就可以吃12÷32 =12×23 =8(天)
B: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再求可以吃多少天。 12÷12 =12×21 =24次      24÷3=8(天)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 式      12÷(12 ×3)      12÷12 ÷3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分数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练习七第9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3、练习七的第10题.鼓励多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先求出跑1圈的时间,再求出跑6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再乘上跑半圈用的时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10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求出7楼地板离地有多高: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楼的地板到地面的高度是6层楼的高度,算出6层是15层的几分之几,再归结求50m的25 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20 | 只看该作者

第4课时: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
    (2)新购图书数量的25 是童话书。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如果兔子的总数是30只,新购图书的数量为lOO本,会不会求出白兔的只数和童话书的本数?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3.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有用信息并阐述理由的机会。)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并在线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 kg;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水分的质量约占5份中的4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的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要标上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生:小明的体重×45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45 x=28÷45
      45 x÷45 =28÷45
           x=28×54
           x=35
    生2:我是算术方法做的。小明的体重×45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来,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小明的体重。所以列式为:28÷45 =28×54 =35(kg)。
    生3:我也是用算术的方法做的:2812 4×5=35(kg)。28 kg是小明体重的5份中的4
份,28÷4求出的是每一份的质量,再乘5,就求出了5份,也就是小明的体重了。
    (设计意图: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正确解答,都应该予以肯定。)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三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
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方程思想,与中学课程顺利衔接。)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kg,那么他体重的45 就是水分了,是不是28 kg呢?
  生:35×45 =28(kg),答案是正确的。
  (2)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与要求的问题有关
吗?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息?
    生:这一条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用来迷惑我们的。
    教师小结:看来,有时题目中的信息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我们要善于根据问题筛选必要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更多,我们解决问题时,往往也要通过思考和分析,筛选出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的信息。
    (3)反思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生1:区别是课前的两道题是都知道单位“l”的量,求单位“l”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生2:它们的联系是都用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只是前面的两道题是这个数知道了,求它的几分之几,直接算;今天的问题是知道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数未知,就可以列方程。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反思2”
是对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过程进行回顾,再次强调阅读与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反思3”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由于涉及到的分数分母较大(4057 和5255 ),
画图是有困难的,练习时可以提醒学生只需要画出草图就可以,不需要一份一份画得清清楚楚的。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找到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可以逐步淡化画图环节。从“准确画图”到“画草图”,再到“脑海想象”的过程,是学生分析能力逐步提高、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做完思考:“鲜牛奶250 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第4题。
    做完思考: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几条相关的信息?你是怎样筛选信息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既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巩固,也是对根据问题筛选信息的训练。
第2题有多余的条件,第4题是一题多问,条件也需要根据相应的问题进行筛选。)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题。
  生2:学会了根据要求的问题筛选合适的信息。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
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27 | 只看该作者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P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线段图表示。、
3、感受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25 ,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的体重比小明的体重轻的815 ,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
生:要先画表示爸爸的线段,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把爸爸的体重分成15段,画小明的线段的时候,比表示爸爸的体重的短,短的线段相当于这样的8段。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815 )=小明的体重
          x×(1-815 )=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x- 815 x=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 )=爸爸的体重    35÷(1-815 )=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 ,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轻815 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反思2”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27 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即可。
27 ÷4=27 ×14 =114       (1-27 )÷114 =57 ×14=10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33 | 只看该作者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 12 =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X+ 12 x=42
        (1+12 )x=42
           32 x=42
             x=42÷32
             x=42×23
             x=28
           28×12 =14(分)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 )=爸爸的体重    35÷(1-815 )=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4÷28= 1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38 | 只看该作者

第7课时解决问题(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经历分析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分数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阅读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帮助学生理解单独修和合修,鼓励学生估算合修的天数。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3)分析与解答
师:这条路有多长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思维引导:这条道路的总长是未知的,要解答此题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方法一:假设这条道路的总长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即36km,先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求出一队和二队每天各修多少千米,再求出两队每天共修了多少千米,最后再用36km除以两队每天共修的千米数,就是我们要求的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36÷(36÷12+36÷18)
     =36÷(3+2)
     =36÷5
     =7.2
方法二: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用路程“1”除以时间12和18,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的速度,再求出他们的速度和,然后用1除以速度和,就是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1÷(112 +118 )
=1÷(336 +236 )
=365
=715
(4)回顾与反思:先让学生将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P4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练习九6-8题
3、练习九9题
(此题有多种解法,既可以按整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做300:也可以按分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作1)
教师小结:既可以把“一项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也可以把。“一池水”“一段路程”。,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时间的工作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11:44 | 只看该作者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体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小组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全班汇报:倒数、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分数除法的计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911 ÷9=   4÷23 =     56 ÷163     310 ÷35
2.系统整理相关知识
A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B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C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解决问题:
1.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2.解决问题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养了多少只鹅?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 ,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 ,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A 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B 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基础练习:练习十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提高练习:2、做练习十的第2题.
拓展练习:
3.做练习十的第3、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认真推敲,做个好裁判。
(1)(2 + 14 )×18 ÷ 18 = 94 ×1= 2 14                      (2)1千克苹果的价钱比1千克梨贵 58 ,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58 。                                 
(3)两根相等的铁丝,第一根剪去 12 ,第二根剪去 12 米,剩下的部分一样长。
(4)求比1.6米多14 米的数是多少?列式为16 ×(1+ 14 )。   
(5)甲队独做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110 ,乙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的工作效率比甲队高。                                               
2、实践运用
(1)植树节到了,园林公园分了270棵的植树任务,第一天栽了 59 ,第二天再植多少棵.就能完成任务?
(2)一条绳子,剪去3米后,还剩全长的 811 ,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3)红光幼儿园这学期有学生450人,比上学期增加 14 ,上学期有学生多少人?
(4)桃源超市最近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38 ,梨占这批水果的14 ,运来的苹果比梨多36千克,运来的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