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 索有飞
【摘要】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历史课堂教学,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模式的不足,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历史教学运用多媒体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营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使学生对历史感同身受,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起情感共鸣。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 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大作用,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简单的谈一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作用,以求与同行共享。
一、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新授的课感兴趣,除了采用新颖、别致的“开场白”、简短的小故事,优美动听的歌曲导入新课外,还可采用多媒体的形、声、色、画刺激学生各个感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导入,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中英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片段,进入新课内容讲述前已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历史教学过程除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特别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提倡教育具有艺术性。通过运用多媒体 “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当镜头上出现大沽清军炮击英法舰队,迫使其狼狈逃窜时,同学们神情激动,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当镜头上出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奸淫掳掠、破坏文物古迹的暴行和圆明园被焚烧后残垣断迹时,同学们义愤填膺。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清朝统治者的卖国嘴脸与劳动人民的背井离乡的画面时,同学们都沉默了。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有的学生说:“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于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其思想教育作用无疑优于教师传统的教学。
三、采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复杂、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讲解,很难突破,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则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懂为简单,在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强化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如讲“三国鼎立的形成”内容时,对于赤壁之战交战双方进退路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配以声音讲解,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从而突破学生难以树立空间概念这一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