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课堂再绽异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22: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课堂再绽异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传统的依赖于“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计算机、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已走入课堂,它以其声、图、文并茂等诸多特点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和喜爱。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整合应用,能够化繁为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打破时空界限,再现知识场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本文结合自身应用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优势:一、化远为近,弥补不足。在小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知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二、化难为易,突破重点。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三、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实现化繁为简,难中求易。四、化静为动,生动悟意。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使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知识。五、化少为多,获取信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知识量,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宽了智力背景。
关键字: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整合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即通过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教材,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变成为生动、完整的表象。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凭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把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相互间实现转换,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再现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形象,有利于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而通过对教材所蕴含的时间、空间进行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但把学生乐学落到实处,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自已多年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语课堂的实践作了简要论述,与同仁共勉。
一、化远为近,弥补不足。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是非常生疏。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知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例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小学生很少有人对赵州桥的历史有所了解。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教师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课件,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二、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现代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恰当地选用教育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教材中的重点在具体的形象、声音等的多感官的形、声结合中迎刃而解。从而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22:53:08 | 只看该作者

三、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化繁为简,难中求易。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二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三张图片,即“人字形线路图”和“两端向中间凿进法”与“中部凿井法”。 此图表明了山势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艰巨,箭头则标明了凿进的方向。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四、化静为动,生动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在教学《 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教师适时地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画面。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构图可以是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五、化少为多,获取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实现对文字教材内涵的超越和扩展,又能够突破相关知识的时空界限,使学生能够在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宽了智力背景。例如课文《五彩池》第二、三自然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五彩池的颜色和形状。配合这二段文字教师选用了一组录像,让学生饱览了姿态各异、光彩夺目的五彩池的形象。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一次说话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又吸收消化新的知识。在阅读了课文这两段文字后,教师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练习说话。不少学生就能互相启发、补充。说出了课文中没有的五彩池的形状: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蘑菇; 有的象花中之王牡丹……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而且通过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但任何教育手段的应用都具有其双面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把握大纲,吃准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做好课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灵活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让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服务于课堂,真正实现与课堂的整合。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时代的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