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地取材,让语文走进生活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作者:王玲毅
  【摘要】 精心设置语文活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使语文课程生活化。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幸福地体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体验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在学语文、用语文中获得语文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充满着人性之美。特别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初中语文教学既肩负承袭义务教育的责任,又得面对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各层次人才的处境,兼之教学考核的社会导向和行政导向的差异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行为,大体上是书上来,本上去,总有一种纸上谈兵之嫌,并且师生负担高居不下,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可能不是被潜在地激发出来,而是一次次被抑制、一次次被一些条条框框给牢牢锁住。因此,在农村初中有系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统编教材没有严格的要求,随意性大;另一方面教材上有些内容和要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
  怎样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农村中学可以考虑所处的环境,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文化等资源,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当地资源的关系,把当地的社会环境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大课堂”,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科书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语文学习的涵盖范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它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
  首先,能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实践的能力。
  传统教学机制下的学生,往往整天围着书本转,一旦让他们转向课外面对社会,则束手无策,“高分低能”的缺陷暴露无遗。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对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与反省,关注学生个体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识和感悟客观世界。面对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寻找语文教学的合适平台和有效载体,既不搞形式主义,又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则较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其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会,广泛搜集资料,融入生活学语文。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前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得以激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多元化,综合学习经验的不断积淀,新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时时被习得。尤其能激发学困生的自尊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全面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学语文的情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为日后的语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加强语文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全体同学的参与程度。这种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情感体会,切实地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关心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学生始终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再次,能进行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我们所在的作为具有久远历史的所前镇,既有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史迹颇多的优势,又有山林资源丰富、茶果之乡的特色。镇内在建的杭州生态园,被誉为大都市的后花园。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人文,从休闲到旅游等,都包含比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优厚的地域文化,为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语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家乡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基本流程
  我尝试着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结合语文学科本身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从语文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自然社会、民俗风情等方面入手,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能适宜学生认知水平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是:
  1、发掘资源
  查一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查检出有关我们所前镇的地域人文、文化习俗等史料。可以查检的资料有《萧山县志》、《所前镇志》、《萧然古今谈》和《萧山日报》等。如学生查阅到的关于蔡东藩故居介绍:
  蔡东藩故居位于所前镇娄家湾村1号小墙门,坐北朝南、依山临水。正屋3间,二层砖木结构。两侧及前面有深2.4米深廊平屋。整座建筑横宽12.8米,纵深19米,占地面积240多平方米。20世纪20年代,蔡东藩先
  生在临浦“临江书舍”完成了大部分历朝通俗演义写作后,于50岁时因慕所前山青水秀,易于写作和养病,特筹资亲自择地建造。
  蔡东藩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演义作家。清光绪十七(1891)秀才,清末以优贡赴福建候补知县。辛亥革命后,任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辑,编撰《中等新论说文范》等书。1916年至1926年间,写成前汉至民国的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221年到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1945年3月病逝于所前镇。
  访一访: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收集材料。如学生实地参观时收集来得关于越王峥的介绍:
  越王峥原名深云寺,在萧绍分界的山栖岭,海拔354米,建于元统三年(1335)。寺共两进,外加侧厢,殿高柱大,气势雄伟。寺门有明朝黄石斋八分书“越王峥”三字。上有楼,祀越王勾践,1943年被日军焚毁。1945年藏青和尚重建寺屋13间,“文革”中又被破坏,现存庙宇为附近萧绍老百姓捐款修建。庙内有清代萧山著名学者毛奇龄撰写的《越王峥寺碑记》。
  越王峥正对一圆形山冈,人称饭箩山,为越王峥平添了许多优美景色,且为别处所无。寺旁有一批乌籽树,浓荫蔽日,据说树龄均在四五百年以上。乌籽树下凿有一泉,传即“洗马池”,为越国遗迹之一。相传有断尾鱼、断尾螺。后有缠刀竹,当然也有出典。北端高台地即“支更楼”故址。越王峥寺西南之山脊为走马冈,附近有练兵场。据传当年越王勾践派重兵驻扎于此,因为山有九条路通顶,故称九龙盘顶。乡人谓吴越争战,越国战败,勾践率余兵五千退守此山,设空城计,与吴兵对峙,越军只有18匹马,其中一匹还是残马,便反复来回巡走于起马冈上,使吴军觉得此地越军兵强马壮,是不能攻克之地。此外,越王峥山顶的淬剑石,也是后人寻踪怀古的地方。
  搜一搜:组织学生主要通过上网的方式,搜索寻找与山水所前、休闲旅游有关的资料,查找有关所前发展的动态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摘录和整理。如:
  静坞探幽作为杭州生态园纯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将建成包括滚水流坝、峡谷镜泊、湖畔垂钓、水上茶室、硕石浅滩、观景平台、曲桥、户外拓展活动及烧烤区、水晶屋、林海闻涛、细水长流、山间菜园、梅花鹿放养区、养生小木屋、休闲品茗、三味草堂、百草园、探险文化之家、勇者之路、烽火瞭望、烽火台、高山平湖等在内休闲主题度假游乐区。静坞探幽现已被旅游局申报国家4A景区。
  听一听:组织学生走访村镇中的老人、群众,了解我们镇的古老传说和奇闻逸事。
  相传当年西施回到故里后,沿着浣纱溪,过了小石桥,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茅房依旧,但老母亲已与世长逝,因此便与范蠡一起私奔。为了躲避越王勾践的谋害,他们就到了青化山的一个山坞中。这里地处越王峥西南,四周山峦重叠,果木成片,郁郁葱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后来越王果真派了两个使者到西施故里打听下落。当听说西施已与范蠡已隐居到附近山里,他们便一路寻找到了山坞中。当时范蠡已打扮成一个砍柴的山民,使者已经认不出他了,便把他当作普通百姓询问这里的山民姓氏。范蠡看自己头顶青天,脚踏黄土,便急中生智地说,我们姓杜。其含意有“杜门谢客”之意。杜家村自此而得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查一查,访一访、搜一搜、听一听,积累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料,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2、整合资源
  学生能够查找到的资源比较丰富,有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比较原始,而且记录素材比较粗糙,不一定适合教学的需要,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从而使之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相符合。
  (1)整理──归类:就是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并对这些资源按照一定的类型进行归类,使之更加有效和有序。
  
分类 资源举例
自然风光类 天乐湖光   静坞探幽   天香景园    蓝海珍林   天进浜垂钓    杜家农庄
历史古迹类 云飞墓冢    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   蔡东藩故居
朱凤标墓      娄元丰故居    越王峥
社会文化类 先师殿戏台遗址 金山良渚文化遗存 龙泉古刹
民间传说类 西施归隐杜家村     越鸡出典    浣纱溪   
杜门谢客      贾氏之说
丰富物产 樱桃    青梅     茶叶     桃子    李子   
杨梅    板栗     柿子       橘子


  (2)分析——提炼:学生收集上来的资料五花八门,有的可直接利用,有的整理后方可利用,通过这种手段,我们把来自各个渠道的资料加以考证、比较、增删等,以达到去粗留精,去伪存真,使之更具系统性。如杜家杨梅的历史、杜家杨梅的历届概况、杜家杨梅的媒体报道、杜家杨梅的生态环境等,均须整理后加以利用:
  所前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据《湖州府志》载:“吴兴本无杨梅,太史慈葬弁山,三州亲祭,越有杨梅因种,号弁山杨梅”。太史慈是三国东吴孙权手下大将,所前古属越州(今绍兴),1950年才由绍兴划归萧山县属。可见,所前杨梅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栽培杨梅。其实在唐朝时,杜家杨梅就已经出了名。史料记载,1500多年前,就有“稽出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的诗句。“稽”即指会稽,绍兴古时叫会稽,著名的杨梅产地萧山杜家村一带,原属绍兴。
  宋代诗人平可正有诗曰:“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大诗人苏东坡先是大赞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却又认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这一评价,出自这位美食家之口,自然吴越的杨梅就身价百倍了,故有“吴越杨梅冠天下”之誉。南宋时曾作为朝廷贡品。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有赞美杨梅的诗:“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诗人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杨梅果熟时满山皆红,人们喜摘杨梅运送京城的盛况,并把杨梅比作“骊珠”,证明杨梅在南宋确是身价超出百果。
  明朝王象晋《群芳谱》载:“杨梅,会稽产者天下冠。”到了清代,我们可从沈堡、王端履、汪继培等诗词加以推断萧山杨梅的盛况。
  长期来杜家杨梅销往沪、杭等省内外重要商埠。《浙江特产风味指南》说,我省“以萧山杨梅最负盛名”。解放后,浙江省多次组织杨梅评比,杜家杨梅都名列前茅。50年代初,杜家村仅有杨梅园33公顷,常年产量120吨。70年代末,重视了杨梅园更新改造和商品基地建设。1985年起兴建“二梅一桃”(杨梅、青梅、水蜜桃)为主的水果基地。其中杨梅基地以杜家杨梅的产地所前镇为中心,为所前杨梅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综合归纳:将学生收集的有关的一些带特征性的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将其杂乱的排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了组合和整编。
  爱国主义教育:以抗英民族英雄葛云飞墓、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等为基地,向人们反映重大历史史实和革命斗争历程,加强爱国注意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精神。
  人文精神传承:以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墓、五部尚书朱凤标墓、清道光诤臣汤金钊墓、越王勾践栖兵养马的越王峥为重点,通过历史人物生平和重要成就的介绍,使我们领悟并传承刚正不阿、公正清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人文精神。
  历史长河寻源:以良诸文化的金山遗址、越山村的“古镇村落”天井浜遗址、春秋战国时代的土墩墓等为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古文化科学研究,向同学展示千年古镇的发展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3、交流资源,分享成果

  领悟: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评价,对自己所分析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领悟的结果,包括自己的理解、想法、发掘的主题以及自己的联想等说出来或者表达出来,以激发大家的共鸣,与大家共享。

  展示: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展现出来,和大家分享,既是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或价值判断,同时也是自己的某种新的创造或新的成果。展示的东西有文字作品、收集或自己拍摄创作的有关所前的一些画面等。教师在适当的场合,将这些东西置放在教室里或其他的某个地方进行交流,让同学们参与其中,看一看,评一评,悟一悟,最后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或意见。如一同学所写的《龙泉寺探宝》:

  龙泉寺在所前镇杜家村。杜家村位于青化山北面的山坞中。两边青山如屏,连绵起伏;坞中的杜家溪由南而北流向西小江。我们顺着沿溪的村道向前行进。路随溪转,不觉到了半山腰。半山腰有一方平地,龙泉寺就座落在这里。大殿三开一进,坐西朝东,旁有厢房作斋堂。寺前可远眺岭岫重叠的越王峥。

  门前有《茅蓬岗龙泉寺碑记》,介绍了龙泉寺的历史渊源。龙泉寺建于宋代,为性鉴祖师的成佛处。祖师俗姓李,名寿生,为唐朝汝阳郡王李璡的后裔,为守墓,在此结庐静修。相传,性鉴是在大雪天上山,在满山白雪中,发现山腰的这块地发黑。他走过去一看,见雪落在这块地上立即就融化了。性鉴非常惊奇,于是就在这里搭茅庐,开始修行,直至圆寂。\r

  龙泉寺的镇山四宝,首推性鉴祖师的坐像。高约一米,供在大殿右侧的神龛里。坐像身披伽娑,头戴黄冠,曾传是祖师肉身。从肉身的传说中,明白地告诉我们,所谓“佛”原本也是人。

  半埋在寺中斋堂的荷花缸,传说是鉴性祖师坐化的荷花缸,也是寺中的一宝。荷花缸呈黄色,缸边的图案清晰可见。用半爿毛竹,把岗上的一股涓涓清泉引入缸内。这水清醇甘冽,终年不涸。

  斋堂里还有泉池一方,池水浅且清。池底斑驳如龙鳞,向上不断地冒水珠。池中养着一条红鲤鱼和几颗田螺。这就是龙泉,寺以泉名,是寺中一宝。

  寺前有一株桂花树,枝繁叶茂。相传为鉴性祖师手栽,中秋时节,桂香飘逸,令人心旷神怡,也是寺中一宝。

  据寺中一老太说,龙泉寺新近又发现了一口“光绪十二年春”铸造的寺钟,距今已有115年了。另外,寺旁的山石也很奇特,石中带有清晰的水草遗迹,很像化石。寺中用这些山石叠假山,作盆景,确也别有韵味。

  这次探宝,使我们领略了杜家村的人文景观和秀美山川。

  演讲:在展示的基础之上,我们对学生中感触比较深的一些内容发表他们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开展形式为:确定演讲主题——确定演讲的内容——小组撰写演讲稿件——开展演讲活动——进行演讲评价——演讲稿件的张贴与宣传。

  评价:就是评价同学们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感受以及一些独到的体会等,还包括在其中的一些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等等,都是评价的内容和对象。

  我们的评价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形式:

  评价

  学生

  小组

  学生

  个体

  教师

  学生

  家长

  四、所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调查、访问、考察、访谈以及查询资料和上网搜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过分突出老师的作用,以老师的知识和教学思路为中心,

  学生常常被动接受和参与,所讲内容翻来覆去都是些字、词、句、篇,主题、人物、结构……显得太沉闷,太枯燥无味。地域文化对于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程度,能抓住学生们身边的事、景、物开展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一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都会积极表现自己,也激发了那些中后进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大批有益于社会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就是要了解和参加自己家乡的建设,自觉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萧山特别是所前百姓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不为虚名、只求实利”的创业精神,都值得我们广大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4、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鼓励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实践,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懂得尊重人、体谅人。在与人交往、合作中,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传承文化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5、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所前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而学生们对所前的了解主要来自长辈的口

  耳相传以及自己有限的阅历,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是无法读到的。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前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也可以为“所前文化”的拯救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使学生油然而生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通过一个个所前文化特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了解家乡,自然而然的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爱家乡的种子。

  (二)教师方面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制约实践活动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广大教师习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书面作业的评判,而面对新的知识,相当多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知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请教:向书本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学生请教,向社会请教等。只有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方法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五、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活动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家长迫于中考压力只关心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学资源,不太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子女参与有的持反对态度。

  二是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锻炼还不够均衡:能力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如鱼得水,弱的一些学生则跟在后面。怎样让性格、特长、水平起点各不相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取长补短,使得弱者变强,强者更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是怎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的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也会渐渐淡化,这就要求我们适时地改进活动方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是怎样谋求“量的扩张”,即资源扩展与时间延伸。所谓“资源扩张”就是扩大语文实践,把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优化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所谓“时间延伸”,就是将学生的时效性阶段活动,延伸到整个学期,全面铺开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为我们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让我们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探索反思中不断地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郭元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1期

  4、《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4: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