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因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就在课堂中如何利用“兴趣因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的状态进行学习,并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为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地建设卓越高效的课堂,进行了不断的摸索、相关的研究和实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信息技术 教学 学生
引言:教育实践告知我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于内容的喜好程度对于教学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专家表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包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和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此,探析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真正地实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设卓越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文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兴趣及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一)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较低。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能从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而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人兴趣的多样和浓厚,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个人一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1.积极的兴趣因素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
(3)积极的兴趣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2.消极的兴趣因素则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降低学习效果。
在我任教的班级,班上32个学生每人都有一台电脑,所以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熟练了,而对于该工具大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的习惯养成他们消极的兴趣从而导致在信息课堂上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