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摘要  信息技术正当介入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对于教育的影响深刻且久远。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容回避的话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优势 ;方式 ; 反思  
前言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有机地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知道,无论多媒体还是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本文首先指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要为语文教学服务;其次,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式表现为与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反思,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反思,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合的利与弊。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信息技术语文的整合就是要基于有所“整”,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1]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如《阿房宫赋》一课,描写的是秦始皇的一座宫殿,这座宫殿早被火烧毁,其宏大的规模,奢华的装饰今人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角度向学生展示宫殿的建筑群,让学生到阿房宫欣赏雄伟、壮观的景象,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被阿房宫那美景所陶醉,为秦始皇奢侈的生活而惊叹。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遥远壮观的景物之中,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他们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1:42:39 | 只看该作者

(二)是语文课堂沟通教学情境的桥梁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以赏析《荷塘月色》为例,开头设计的是动化的图片,目的是才巴学生导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这点是由学生的欣赏水平,上课的专心程度,对课文类型的兴趣等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开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也就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荷塘月色》课件一开头,随着《春江花月夜》柔和的乐韵,荷叶荷花渐渐变暗。天黑了,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看着荷塘上如水的月光,仿佛思绪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学生进入了意境,接着介绍作者在那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把学生的心由舒缓而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再次进入作品那“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优美意境,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那大自然的恬静和幽推,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
(三)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式
通过教学实践,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整合应是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我们认为至少应做到“三个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1:42:45 | 只看该作者

(一)是信息技术要与新教学理念的理论融合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 “演”转为后台的 “导”。所以我们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理解上,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能力。如果不更新理念,只是老的教学理念加上多媒体装饰,那就是变“人传”为“机传”,其实和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在一节课里,不见得你用了电脑,用了 CAI ,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课程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东、西、南、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怎样使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呢?
1.我们要利用信息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纵横环球宇宙,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2.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传统的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则突破了时空限制。我校的电脑室,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宽带进入教室,连接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通过互联网,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与沟通,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1:42:52 | 只看该作者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 = 人脑 + 电脑 + 网络”。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开发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我们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培养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尝试学习机会,以使他们的个性尝试中得到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互发信息,交流学习经验,或进行讨论,或争论课文中的问题。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教师还可以通过屏幕监控,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对学得好的学生则让他来示范。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协同合作的精神得到培养,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看重的不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学习的结果。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时,从学习目的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应该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整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整合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整合要讲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21:42:56 | 只看该作者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有研究者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语文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开展主题式教与学并正确处理网络与教材的关系。[2]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足取的;有研究者就如何建立专题网站开发提供古诗学习资源,以及如何运用专题网站资源与古诗教学整合进行了探索。[3]也有研究者就单篇课文的教学建立了专题学习网站,并据此思考了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4]此外,有研究者就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转变师生角色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5]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三)整合贵在坚持
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坚持得了,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对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我们既要潜心学习老一代语文教育家们的宝贵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用更高的标准重新认识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钻研新教材,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的方式,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反思,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