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然而,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教学理论相对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重技术传授轻精神熏陶,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特征。笔者试在分析信息技术人文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及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信息素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精神;培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性。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体现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而且应该渗透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这一观点,联系目前的社会实际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二、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会了学生操作计算机和应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技能,为他们打开了选择学习资源的自由之门,现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在感受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随着接踵而来,诸如对青少年的“三观”的正确形成构成威胁;网络暴力和色情等“信息垃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弱化他们的道德意识;“网络上瘾”很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身体健康和正常性格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网络犯罪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因此,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这个“双刃剑”,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发挥其有利因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有观点认为:网络道德归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由德育教师负责。这点笔者不否认,但是作为直接传授给学生技术的信息技术教师难道没有责任吗?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会比空洞的德育理论说教更为有效。
信息技术教育绝不是单一的工具教学,因为工具的使用是由人来决定的,只有“人”以及人的“思想”才是行为动力的真正“驱动器”。如果将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工具而剥夺其所附于的人文因素,如果将网络空间视为纯粹的“虚拟世界”,而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那么只会导致人文精神的堕落乃至人性的异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智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又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健康个性、人格的培养。在重视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的同时,又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科学、人文的融合,才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才能够真正造就和培养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02:40 | 只看该作者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一)根据学生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实施分年级、分层次的推进和拓展方案
1.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要正确使用和爱护公共财物;学习中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要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正确规范的使用网络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拒绝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对繁杂多样的信息具有鉴别能力。
2.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为图形图像的加工与表达、文字的处理、网站的搭建、二维动画的制作、开发等技能方面的训练。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相关网络文明、版权使用的问题;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拒绝“网瘾”;增强学生上网的防范意识,避免诸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情况的发生。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有目的的开展教学,使学生能辨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例如,在Word 2003的综合实践课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网络与人类生活方面的课题,让学生以调查报告、宣传小报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就“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病毒吗?”、“我国知名的反病毒软件公司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有影响吗?”等问题展开讨论,必要时给出一些网络导航,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自己去分析问题,进行辩论,得出结论。总之,我们要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另一方面认识到网络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我们要有主题、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和网络,让技术和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而不要使自己成为它们的奴隶。
(三)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规范教育与品行教育
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参加“Inter未来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一件小事:培训教师第一节课就向我们提到了版权问题,要求学员制作的作品要有版权所有标志,应用的文字、材料要注明出处。就技术而言,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操作,但是它规范了我一生的版权意识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的意识。由此我想到: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最直接的影响者,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以亲身行动和言语激励等方式影响和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计算机上向学生演示教学,这时屏幕上反复出现病毒警告,多次杀毒后仍有干扰,于是该教师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道德规范上,教师提醒学生:“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是不道德的行为,就像这里的计算机病毒一样,它干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学习,我想大家都对它恨之入骨。它虽然来势凶猛,但终究是个纸老虎,我们的杀毒软件一定能把它清除干净。老师希望大家可别学这些病毒,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运用所学技能,不能伤害或干扰别人的生活和学习。”短短几句话,我想一定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
(四)通过过滤技术或建立局域网站让学生从无限上网变为有限上网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过滤后的网络内容发布到局域网中,或者在局域网站中设置违法超级链接限制,这样既能有效控制不安全网页的打开,又能让学生不断感受网络资源的丰富。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于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因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0: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