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10: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甘肃省正宁县山河初中   王江妮
【内容提要】:语文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上教师用简明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文,两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使得对语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除了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外,阅读文本就是和作者进行着思接千载的对话。要知道作者说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是怎样说的,也就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最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思想得到陶冶。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建设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拿到一篇文章能读懂;根据需要写出不同题材的文章,甚至诗词歌赋;很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喜怒哀乐。语文学习使人的精神充实,更好的描绘生活。语文课本上所选的一篇篇文章,它们都是作者对宇宙万物、生活现象、思想情感的描绘。我们的教学反过来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一门生活的工具,像这些作者一样更好的解读生活。
这就使得对语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除了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外,阅读文本就是和作者进行着思接千载的对话。要知道作者说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是怎样说的,也就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最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思想得到陶冶。
语文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上教师用简明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文,两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作者或文学常识用1至2分钟了解识记,把本课的生字听写了,读课文,这相当于预学,完全可以放在课堂上。这个读根据文体的不同,长篇幅的小说,或说明文、记叙文等默读;散文、诗歌等适合朗读的文章,音频或老师范读了,还要让学生读。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教师不要设置过于具体的问题,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思维,这时学习效果就低。教师尽可能设置成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读了这篇文章就文章整体或某一句段,你发现了什么或你有何感受、感想。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篇文章的跑马场上,在这一节课堂上,信马由缰、任意驰骋,她痛快了、自由了、酣畅淋漓的畅游了一番,这时你不让他说,他都有一种想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展示出来的欲望,这时预学就成功了。
导学就是学生展示的过程,教师用小组评价表的办法激励其表达。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只要学生说,就说明他肯定思考了,有所得是展示的前提。他自己说了,那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其的理解就成了自己的,甚至对知识点的识记都会更快、更准确些。而在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少讲,学生讲正确的就不要再重复,只是给予一两句的点评或肯定或激励。如果是学生没有讲到的疑难点或学生说错的地方,这时教师的职能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老师应给予提示、讲解、纠正。
以前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费力的把知识点备出来,把问题设置出来,学生往往是照着参考书把答案读一遍,把老师的问题“回答”了,但是把资料书一合,老师走出教室后,他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高效与否。那种条分缕析,在这提一个问题,在哪又问一下,把文章支离破碎,影响了作品的整体美。而且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牵引下要找到标准答案,不得不翻查参考书。另外,当学生找不到答案时,老师就不得不照本宣科,讲解答案。这两种形式因为都未经学生的大脑思考,最后所留印象少之又少,最后几乎消亡。有一项研究表明,别人讲的,最后在自己脑中能保留20%的印象,这还是对那些认真听的,如果不认真听,最后所剩几乎是零。由此看来,将文章内容的感知和阅读感受设置成开放性的问题,激起所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积极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10:58:13 | 只看该作者

课堂高效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组织,教师组织得当,版块明晰,教学方法合理,就能引导并组织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甚至是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我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自己也上了一节公开课,可以说不同的教法导致课堂学生学法的截然不同,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气氛也不同。由于是牵涉到节日,所以导入都差不多,而用许多问题导学的老师展示的端午的图片还不少,都是了解了作者,读写了生字。学习目标的设定都差不多,说明老师对课文的解读认识也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对文本的处理,前一位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说你从文章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各抒己见,一个学生解读一方面,竟然对课文内容全面感知了,而且绝大多数同学说的既准确又精彩。对课文的学习就三个版块,条理很清晰,教师在课堂没有过多的讲解,她看起来就是一个主持人的身份,最后在学生课堂学习完之后,她对课文和课堂总结。后一位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给文章划分部分,并给每一个部分拟一个标题,分清了文章的结构。然后给学生出了5个思考题,让学生认识课文内容,学生思考后,对问题都有回答,但是参与的学生不多,在小组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以前我也是按照传统的教法,对课文先是结构划分,理清作者思路,然后在每一部分提出具体问题。较浅层次的问题,学生看课文基本能说出来,但是对课文意思深层次的挖掘,学生这时便依靠参考书囫囵吞枣。老师只好讲解,但是教师讲解出来的,学生又真正能接受多少呢?原因是他根本没有在自己读课文时对此产生疑问,这个问题是你抛售给他,你又替他思考,他属于被动接受。这实质上成了老师给学生教知识,也就是就教材教教材。语文书上的课文可以说只是一个例子,而语文的例子不像数学的例题可以举一反三,语文这个例子只是一个引子,你还必须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听说读写,提升素养,才能形成能力。而语文的知识是教不完的,考试时的文章往往都不是老师教的,语文的语言材料非常多,报刊、杂志、名著片段、甚至是作者刚写的......随便从哪都可以拿来一篇文章,从里面寻找出几个问题作为考试题。
如果老师死抠在一篇文章上,条分缕析,对其肢解,方方面面深挖细究,教师大讲特讲,有的学生最后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使文章原有的美感在支离破碎下荡然无存,长此以往下去,还有可能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老师在这一篇文章各方面都挖掘的讲到了,下一篇他还照旧这样讲,有些写法、修辞......又是重复,只是另一个作者对文字的组合变了,说法不一样了。同样的写法,老师又讲,这就是重复劳动。表面看起来老师讲的很辛苦,但是无形中老师的重复劳动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这样的知识是教不完的,尤其是语文。所以说语文学习除了语文的基础字词必须反复练,记准确,对文言诗词多记诵,有较厚的语言积淀外。对文章的理解完全应该从能力出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版块问题让学生说对课文内容感知、理解、发现,也就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其实这时要相信学生,以前我们看到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是我们用自己的思维,用教参把自己束缚住了,也把学生束缚住了。
教师把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完全放手给学生,往往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学生的精彩回答,准确把握令我们大跌眼镜。由于听了前两位老师的课,在对比之下,我决定把对文本的理解也设置成开放性的问题,再利用小组评价表激起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大出我的意料,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不但把我要问而没问的问题的答案全部说上来了,对语言的品析也很到位。学生学得热情很高,有时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所得,看到别的同学在说,自己只好坐下来。从学生的状况来看,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学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持人的身份。我只是将具体问题问成了开放问题,就收到了这样好的效果,连我都吃惊了。因此我得出结论,确实要相信学生,我们要给学生思维发展足够宽松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尽可能展现出自己个性感悟的光芒来,不要让学生老是揣度作者和老师的想法,让课堂就是学生的学堂。语文学习确实要从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发现问题、表达个性感悟的能力入手,从而形成其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高效的语文课堂,在一节课里,对一篇文章的学习要有侧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贪多求全,要善于取舍。学习目标应简单来自文本,并且逐一落实。设置的问题要看对学生语文素养有没有提升,问题的设计应有思考价值,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画形象直观,课件节省时间。还要用小组捆绑评价的办法,让学生为个人、为小组争荣誉,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地方,尽量让学生多讲,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到其本质——念书。目标完成,课堂上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有成长、有发展、有幸福感,这样的课堂就是语文的高效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3: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