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浅析
内容提要: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广泛应用。 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数形结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更显其优越,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形助数,以开拓他们的思维视野。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于具体的问题中,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正确理解 “数”与 “形” 的相对性, 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 要掌握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就要熟悉某些问题的图形背景, 熟悉有关数学式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 建立结合图形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学习中不断摸索, 积累经验, 加深和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见数想图 以形助数 数形结合思想                 
正文: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问题的背景和可能,使数的问题,借助形去观察,而形的问题,借助数去思考,采用这种“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广泛应用。 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数形结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更显其优越,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形助数,以开拓他们的思维视野。下面就数形结合思想在集合问题、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及数列中的应用作简单的分析。
一、集合问题
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韦恩图来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例 1: 已知集合 A=[0,4],B=[-2,3], 求 A∩B。
分析: 对于这两个有限集合, 我们可以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结果。如图 1, 由图我们不难得出A∩B=[0,3]。

                    图1                                     图2
例2:若I为全集,M、N I,且M∩N=N,则(  )。
A. I M    I N    B.M    I N     C. I M    I N    D.M    I N
B.提示:由韦恩图(图2)可以很容易知道答案为C。
    二、函数问题   
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讨论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解变量的取值范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考查化归转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函数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3:设    是二次函数,若 的值域是 ,则 的值域是(   )   A.     B.     C.    D.
    解析:因为 是二次函数,值域不会是A、B,画出函数 的图像(图3)
易知,当 值域是 时, 的值域是 ,答案:C。
        
       图3                    图4                     
    例 4:若函数 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 ∞,0]上是减函数,且f(2)= 0 ,求 f(x)< 0的x的范围。
    解:由偶函数的性质,y = f(x)关于y轴对称,由y = f(x)在(- ∞,0 )上为减函数,且 f(-2) = f(2) = 0 ,做出图4,由图像可知f(x)< 0 ,所以x (- 2,2)                                                                          
三、方程问题
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的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49:31 | 只看该作者

例5、方程lg x=sin x解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分析:画出函数y=lg x与y=sin x的图象(如图5)。注意两个图象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5                                    图6
    例6、若关于x的方程 的两根都在1与3之间,                        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 ,如图6所示,其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                        标就是方程f(x)=0的解,要使两根都在1,3之间,只需f(1)>0,f(3)>0,            ,1<-k<3同时成立,解得 ,故k∈(-3,-1)。
一般地,只要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的所在范围,就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比较容易地解决。
    四、不等式问题
处理不等式时,把不等式的两边看成两个函数,从两个函数图像谁上谁下找出不等式的解区间。
例7、.解不等式:               
解: 设             ,即                     对应的曲线是以 ( ,0)为顶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上半支。而函数 的图象是一直线。解方程可求出抛物线上半支与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2,取抛物线位于直线上方的部分,故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  



                                          

            图7                                    图8
例8、不等式 的解集是 (        )
分析:令f(x)=x,g(x)=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函数图像。如图8所示,由图像可知:不等式 的解集为(-1,0)∪(1,+∞)。
    这类求解像f(x)>g(x)这样的不等式,跟上面所提的方程f(x)=g(x)的类似,方程问题的是看两个函数图像有几个交点这类的信息,而这里不等式问题的是看不同的区间内,两个函数图像谁上谁下,从而知道谁大谁小了,也就是不等式的解区间了,区间的端点就是方程问题所要讨论的。
五、解析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数形结合,在解题中善于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运用于对点、线、曲线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例9 已知集合M={ | }与集合N={ | },则M∩N中的元素个数有(  ) A、1  B、2  C、 3  D、4                
分析:画出圆 和抛物线 的图像,如图9所示,根据图像,                             答案一目了然,选B。  
例10 如图10所示,F1,F2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P是其上任意一点,P F2的中点Q到O点的距离为4,求点P到其左准线的距离?                
分析:如图10所示,连接F1P,OQ,就可以看出OQ是△F2F1P中F1P边上的中位线,则F1P=8,所以点P到其左准线的距离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49:35 | 只看该作者
                                     
    六、数列问题
    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次函数,它表示一次函数图象上的孤立点,前几项和公式是二次函数,它表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孤立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非零常数与一个指数函数的积,其图象是一条指数函数图象的曲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是借助函数的图像进行直观分析,从而把数列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有关问题来解决。
    例11 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ap=q,aq=p,求ap+q。(如图11)

图11
分析:不妨设p<q,由于等差数列中,an关于n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上均匀排开的一群孤立的点,故三点(p,q),(q,p),(p+q,m)共线,设ap+q=m,由已知,得三点(p,aq),(q,ap),(p+q,ap+q)共线。则kAB=kBC,即 得m=0,即ap+q=0。
例12: 等差数列{ a }中,前m项的和S = S ( m n) ,求 S 的值。
解:代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则由S = S ,得ma  +   = na  +  ,因为m n,所以a  +   = 0,S =(m+n)a  +    = (m+n) = 0。
这种解法易上手,但繁琐。若能利用数列求和公式的二次函数式,其解法又将进一步简化。
由S =An +Bn,S =Am +Bm 。因为m n,所以S = A(m+n) +B(m+n)(m+n)  = (m+n)  = 0 。若再进一步利用S =An +Bn的二次函数图像就可产生如下解法:由S =An +Bn,不妨设A< 0,而 y = Ax +Bx的图像是一个过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则由S = S ( m n)可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是x =  ,易知,抛物线和x轴的一个交点是原点,另一交点的横坐标是(m + n),故S =0 。
    这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用到了数形结合,培养了学生由数列联想到函数图像,二者之间相互映证、转化,使学生感到一种数学变化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于具体的问题中,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正确理解 “数”与 “形” 的相对性, 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 要掌握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就要熟悉某些问题的图形背景, 熟悉有关数学式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 建立结合图形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学习中不断摸索, 积累经验, 加深和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