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物理难学”,感到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能听懂,但自己在应用解题时,经常出错。究其原因,实质上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对公式、规律等只停留在机械记忆和数学运算上,没有真正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一、通过比较,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往往满足于背诵概念,因而常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形同质异的物理概念混淆起来。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区分概念。 例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1)发生地点不同。蒸发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2)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和,而沸腾十分剧烈。(3)温度条件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4)影响因素不同。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而沸腾温度与大气压的高低有关。
二、联系实际,变抽象概念为具体事例。
联系实际是物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比如“速度”的引入,生活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结合学生的100m跑步,采用以下方法:(1)同样路程比时间,都跑100m看用的时间长短;(2)同样时间比路程,都跑10s,看跑的路程;(3)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比较?比如张三4s跑32m,李四5s跑38m,比较哪个跑得快,这时也要寻找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跑的路程 —“速度”来进行衡量。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就容易多。
三、剖析规律,变片面了解为全面理解。
学习物理规律时,学生应全面理解其物理意义才能正确应用。如比热容,可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1)物理意义:C水=4.2×103J/(Kg·℃)表示1 Kg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2)决定因素: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它只与物质种类有关;(3)有关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相关应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都变化不多(△t=Q/Cm),有利于调节气候;第二是一定质量的水升高(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放出)热量很多(Q=Cm△t),有利于水作冷却剂或取暖。这样,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就更全面、深刻。
四、归纳要点,变茫无头绪为有章可循。
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作图题,学生若不掌握方法,作出的图通常形似而实际相差甚远,教学中可采用归纳要点作图法。例如在作光路图时,给学生归纳了这样几点:(1)作法线;(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或折射规律确定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位置;(3)分清虚实线的画法需记住作图口诀:“法线连线延长线,作图一律用虚线;入射折射反射线,标上箭头画实线;虚像画虚线,实像画实线”。
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感到轻松了许多,学习的效果也提高了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