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9-11 00:23:47
|
只看该作者
3、计谋三——连环计
为了刺激学生办《评价周报》,的兴致,刺激学生不断写作。管老师想到了给学生发卡。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所谓“刊用纪念卡”,即一张名片纸,发卡时在上面写一段话,如:“你的文章真棒,希望下次还能在报上见到你优美的文笔。”“未来的小作家,从这里起飞吧!”“小心,别落下了!”“写得真好,周报上又留下你童年的影子。”如此花言巧语,学生自然抵挡不住诱惑了。回想我们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总是循规蹈矩,老生常谈,也难怪学生会爱理不理,甚至不屑一顾。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管老师还采用了连环计。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作文新苗”奖状;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学生,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就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的同学,再发表7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资格出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并且规定,所有文章都必须是一个月里写的——这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高峰写作体验。“个人专刊”面向全校发行,学生可以获得最高荣誉——“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评奖方式基本能保证了学生长期的写作兴趣。
4、计谋四——苦肉计
为了可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写上一年作文。管老师还搬出了杀手茧——苦肉计。那就是搞“发稿费”活动。办班级作文周报“发稿费”是激发写作的动力。
当然,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的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所谓“模拟稿费单”,也就是一张名片纸,上面敲个章,章上刻有“《评价周报》第X期稿费X元X角”字样。学生在周报上每发一篇文章就获得相应的稿费,文章长,稿费多。这些“稿费券”可以用它到“班级图书交流中心”买自己喜欢的书。书从哪儿来呢?管老师可谓想足了办法,用足了计谋。例如:学校提供科研经费,从中提取;联络有关家长资助;收取适当的实验经费等。总之,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读完了书,我联系到了自己,我想我是不是可以留意以下几点:
1、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是大事。米从哪儿来,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来,这里老师的活动设计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有圈套之嫌。看完一次电影,组织了一次参观,回来后必定写一篇作文。学生都习以为常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要求放低。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必定会急躁,急躁有百弊而无一利。想让孩子至少写300字,可以要求写280或250个字;想让孩子天天写日记,可以要求他写“每日简评”。孩子在不会被批评的暗示下,写着写着,兴致上来了,收不住手了,还能赚得老师的表扬。老师、学生都能收获一份喜悦,何乐而不为。
3、收放结合。过多的指导只会造就千篇一律,造就假大空;而过多的放任,也会让孩子不知道写什么。把握好中间的度,至关重要。
4、激励机制。谁都有被肯定的欲望,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激励机制应尽可能地完善,尤其注意照顾后进生。他们不是流离于班级之外的别种人。
5、尽力坚持。现在活动的一阵风现象比较风靡,这一段时间忙一件事,过了,便丢在一边,不闻不问,因为精力又被别的事给牵扯过去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心平气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间甚至还有反复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尽管提高习作水平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7、以身作则。一个怕写作文的老师,恐怕难以熏陶出爱写作文的学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博客应坚持更新,熟能生巧,既为学生,也为自己。
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说,这是一部操作性极强的书,这种教学“是可复制的,有极大的公用性和推广度”。从书中看来,早已经有不少老师在仿照、革新。阅读着的我,时不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甚至还有一种立刻跑进教室实验的冲动。
“革命”仅仅靠冲动,是不可能成功的。管建钢老师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稳,走远,能不能成为一名有智慧的老师,还要看我们自己的修行。 |
|